粮价上涨千里追踪记:粮农获利少 粮商获利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11:00 新华网 | ||||||||||
本刊记者 刘健段 羡菊 近期大米价格上涨拉动了全国新一轮粮价上涨。到底粮农从涨价上获得多少好处呢?记者近日从大米主产区黑龙江,直至大米主销区浙江,一路追踪粮农、粮贩、销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调查的结果竟是“粮农获利少,粮商获利多”。
专家们认为,由于此前我国经历了7年的粮食价格低迷,今年粮价上涨本可促进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如果不从组织结构、产业化程度、市场信息等方面改变农民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粮农难以真正致富。 粮价上涨粮农空叹 3月14日,记者来到背荫河镇背荫河村,这是黑龙江省大米产区五常市的一个村庄,全村种了3800多亩水稻。 说起粮食涨价的事,57岁的村民黄世中直摇头:“去年10月底,我家的大米就全部卖完了,当时卖价每斤0.82元,我家种的还是优良品种,普通米每斤才卖0.75元。可没想到转过年,米价一路小跑着上涨,现在涨到了一块多点,可村里绝大部分人手里已没有余粮可卖了。” 他掰着指头一算,去年他家种了15亩水稻,每亩打1500斤谷子,家里现在还留着600斤米作为口粮。前后一减,15亩水稻少收入近3000元。 全村粮农的情况大致相似。村民张国志告诉记者:“村里我卖粮比较晚,比老黄晚半个多月,每斤多卖了一分钱,家里有6亩水稻,也没多挣着钱。现在农民对土地的感情没有以前深,基本是吃饭靠种地,花钱靠打工。” 记者问:“为何不停停,等价钱涨上去再卖?”黄世中回答:“老百姓手里没钱,根本挺不住价。打了粮就要卖,先要还信用社生产贷款5000元,耕地、插秧、打稻子、磨谷子,都要用人工,欠着人工费也要急着付钱,还有小孩的学费等等。农民的日子到处都是窟窿!” “为啥卖给粮贩?” “粮管所价格比粮贩还低两分,不但要拉去交,还要扣杂扣水的。” 背荫河镇党委书记张臣告诉记者:“去年水稻是一个丰产年,可农民谁也料不到就要涨价;再说农民担心,在家里放长了万一大米霉变可咋办?”他说,去年种水稻每亩纯收益在100元~150元左右,与往年相比增长不多。 粮价走着涨农资跑着涨 当天,记者来到背荫河镇兰旗村附近的天禾米业,这是一家私人办的小型大米收购和加工厂。这里垛满一袋袋大米、稻谷,30多位工人正在忙碌地装卸、加工。天禾米业的厂长齐洪波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我一共收了三四千吨稻谷。现在米价一路上涨,我卖大米出手价每斤1.3元。” “购销一斤大米挣多少钱?” “前期从农民手里收粮价格低,去年12月过后收的大米价格就涨了一些,收购价与销售价平均每斤差四五毛钱,但是这半年来我有利息、收购、储藏、搬运、精加工、工人工资等各类费用,算下来,每斤能挣三毛多钱,算是赶上一波大行情。” “每天来买货的客商多吗?”记者问。 “天天都有好几拨。我们镇像我这样收购量超过3000吨的大户有3家,超过1000吨的还有5家,是镇粮库收购量的两倍多。” “农民为啥愿意把稻谷交给你呢?” “我是上门收购,服务质量好。”齐洪波指着院里停着的一辆新奔驰车,高兴地说:“我搞了好几年的粮食购销生意,买了一辆好车。” 五常市有400多家大大小小的私人粮商和小型大米加工厂,活跃了当地购销市场。记者问齐洪波:“为啥同是粮食涨价,粮商挣了大钱,粮农却落得比较少?”齐洪波说:“粮商信息多,像我们厂在南方开有窗口,能够分析判断市场行情,另外我们有本钱,也敢于冒风险。” 五常市农委主任谭洪涛说:“全县农民除了留的口粮后,百分之七八十的商品粮在春节前就卖了。春节过后,这价格才一路涨上来。我们计算过,大米市场价从每斤0.8元左右涨到一块多,每亩水稻平均增收160元左右,但农民获利仅能占到30%。可就是这点好处,也被农资涨价掏得差不多了。” 由于粮价拉动,制种基地受灾,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海运成本猛增,拉动了生资价格上浮。资料表明,黑龙江的种子价格上涨了20%~60%,化肥价格平均涨幅在20%~26%之间,柴油价格上涨了2.7%~2.8%,化学农药价格平均涨幅为5%,全年统算每亩要多投入四五十元。 谭洪涛形象地说:“粮食涨价在走路,农资涨价在跑步,蚕食了农民得到的一点儿好处。我担心的是,今年全市农民种植意向调查表明,水稻面积将扩大10%左右,等明年粮食再多时,会不会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 从产区到销区真正获利的是谁 3月16日,记者赶到杭州的江南粮油批发市场。这个市场是2001年黑龙江省和浙江省政府为了衔接大米产销,联建的一个黑龙江大米销售批发市场,有90多家客户在市场里经营。 市场里、货站上堆满了一袋袋东北大米,运粮车排成长队。在永禄粮油批发直销处,来自黑龙江的粮商赵永禄告诉记者:“我们从东北五常、延寿一带买大米,当地现在出仓价平均是1.3元左右,我运到这里每斤批发卖1.5元,除了火车运输费、货运费、摊位费、人工费等费用,一斤平均可以挣5分钱。我和老伴两个天天守着,3月份以来,我们就卖了7个车皮的大米,辛苦归辛苦,可是每天都有不少钱挣。” “农民种水稻的效益怎么样?”记者问。 老赵笑眯眯地告诉记者:“种粮的永远也赶不上倒粮的。就拿我家两兄弟来说吧,我弟弟在黑龙江老家包了400多亩地,去年新粮一收他急着还贷款,就把粮食卖了,每斤大米卖不到0.8元。去年天旱,他抽水浇地,一亩地又增加了二三十块成本。”问起他弟弟的光景,老赵心疼地说:“钱都投在地里啦!两间草房,连电话都还没有安。” 几位女摊主悄悄地反映说:现在东北车皮特别紧张,除了正常费用,必须要给火车站的人送好处费,一个60吨的粮食车皮,好处费就要7000元。 接着记者又来到江南粮油批发市场北面相距2公里的茅廊巷农贸市场,大米摊位上标着零售价为每斤1.6元,每斤上涨了一毛钱。这里市场秩序井然,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天米价涨了30%多,但是政府从黑龙江、江苏调来了许多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从产区黑龙江一路到销区浙江,从田间地头到市民买粮的零售市场,在粮价追踪中,记者发现农民是从粮价上涨中获利最小的一个群体。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分析说:“为什么农民没有得到更多的粮价上涨的好处,这充分说明粮农在市场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弱,获得市场信息的来源少。适应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 (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