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从通缩阴影中走出并转向对通胀的防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 08:56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曲力秋 几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便从通货紧缩的阴影中走出并迅速转向对通货膨胀的防范。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表明,2月份,投资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7
价格水平的急剧上升,使“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是否已经“过热”一道成为时下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两个争论的最为激烈的话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虽然某些生产资料和粮食的价格上涨过猛,但是,作为衡量通货膨胀主要指标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仍在较为温和的范围内,有些重要的消费品价格还有所下降。商品供求关系既存在供不应求的品种,也存在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品种。总的来说,居民消费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启动。因此,目前出现的价格上涨与1988-1989年和1993-1994年出现的通货膨胀是不一样的,在程度上是有巨大差别的。应该说,目前的价格形势是,通货膨胀压力在较快地增大,但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还不大。 汪同三认为,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其潜在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将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最后是否会导致全面的价格上涨,关键在于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如何传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传导到下游产品的价格中去。如果对目前增长过猛的地方投资意愿不加控制,对投资率不断攀升的趋势无法有效扭转,那么即使最终消费需求不明显上升,由于成本推动,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趋势也有可能逐步传导下去,引发全面的价格上涨。 但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汪同三强调,目前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能完全传导到下游产品中去。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下游多数制造业产品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不少行业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相当的利润空间,他们必须也有可能自行消化成本的上涨;第二,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相对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居民总体收入增长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低于GDP增长,因此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因而从需求方面限制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向下传导;第三,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会对价格上涨的传导产生抑制作用。 汪同三认为,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能完全传导到下游产品中去的结果既有有利的方面,也可能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方面是:第一,有利于依靠市场力量推动结构调整;第二,有利于加强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提高企业效益水平;第三,有利于调整利益分配结构,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不利的方面是:第一,一些效率低、竞争力差的企业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会造成新的下岗失业,增加全社会的就业压力;第二,存在着一段时期后再次出现通货紧缩压力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