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期提供金融腐败的“丰厚土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15:16 中国《新闻周刊》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其间发生的种种经济现象,为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的研究调查提供了丰厚的取证土壤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产生金融腐败。”《中国金融腐败指数》一位课题组成员说,“腐败指数的立论基础是——金融腐败的形成,首先要有权力产生独特的垄断资源,然后要有市场给权力交易的空间。”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探索,这也为垄断的金融资源开辟了一个“卖场”。

  当时,中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几乎完全垄断了企业所需的资金供给,可以直接分配货币。对于急需资金而又缺乏其它融资渠道的企业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垄断权力。

  在此之前,这种资金供给完全是按照政府的行政计划配置的,其中并没有寻租空间。而80年代后的“转轨”带来“计划”与“市场”共存的局面,计划的权力开始“市场化”——这是中国金融腐败的开始。

  仅举一例说明:当时,地方银行的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均由央行控制,工商、农业、中国、建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实行贷款额度控制,但市场经济初显峥嵘,业界投资热情普遍高涨,这便给奇货可居的信贷资源以交易的空间。很多企业依靠各大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的账外账贷款周转。在余振东等人盗窃的资金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被置入开平支行账外账,直接向当地企业发放贷款。

  1996年后,金融腐败以另一种特点出现:大量民营企业进入到这条权钱交易的链条,形成民营经济、银行、政府三角关系。

  广州是90年代中期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混乱的银行贷款似乎也助了民营企业一臂之力。“那时候只要和银行上层关系熟稔,甚至有的行长在烟纸盒上写一个‘手谕’,都可以贷到款。”名青(化名)告诉记者。他是广州一家民企药厂的财务总监。

  近几年的金融系统,似乎有荡浊涤清的趋势。据官方数据统计,2003年,全国违法放贷立案29起,涉及金额10107.55万元,比上一年大幅下降。“但依然有一些奇怪的经济现象为我们提供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说。

  2004年,中国居民存款超过11万亿。庞大的银行存款积压的反面,却是中小企业持续贷款难。

  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存款和需求间通道堵塞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数量控制,即设置贷款的规模门槛;二是价格控制,即获得贷款的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贷不起。

  “据我们调查,两种控制都有,而且价格控制导致了实际融资成本远远高过法定的贷款成本。”一位课题组成员说。

  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经济后果:一是信用缺失。如果信贷成本很高,则愿意借钱的人都是不愿意还钱的人,真正需要钱的公众却被挤到信贷圈之外,这是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另一个后果是资金稀缺。

  当业界反省金融腐败时,总会归结为制度不全,监管不力。“实际上,近10年是政府对银行的管制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放松到退回完全管制的时期。”曾经担任海南人民银行副行长的经济学者蔡重直说。

  然而,近10年也是不良资产激增的10年。蔡重直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四大商业银行总量为3.5万亿的不良资产中,有70%以上是在这10年产生的。

  “这些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一是政府的全面管制和过多的干预,二是银行家的‘私心’,而银行家的‘私心’只有在政府的过多干预下才能得逞。”蔡重直说。

  著名的海发行破产关闭案例,就颇有研究价值。1997年12月,海南政府为了拯救28家濒临倒闭的城市信用社,不顾股东大会的强烈反对,要求海南发展银行实施兼并,将28家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收入旗下,并托管了5家被关闭的城市合作信用社。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

  这些城市信用社在80年代被大量分包给个人。很多承包人又把大量贷款投入到与自己有关联的公司或股东企业,然后本利长期不还,或反复借新还旧,使城市信用社严重亏损,最后将海发行拖入无力偿债的深渊。

  如今,城市信用社已经快成为一个历史名词。除小部分并入城市商业银行外,大量都实施破产,但没有一个人为此负责。

  蔡重直也回忆说,在海南任职时,曾看过很多只有一页纸的贷款申请,贷款原因大多语焉不详,但几乎头一段话都是,“根据国家的信贷政策”,“按照政府的要求”。

  作者 陈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金融腐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