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奶粉再现“打假”怪逻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6日 10:11 新京报 | |||||||||
社论:关注“劣质奶粉”系列之五 这几天,人们都在对假奶粉事件进行检讨———已经在农村长期存在的假奶粉,怎么能隐藏得住,最终以惊人的后果出现? 4月24日《东方早报》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几大遗憾:一是当地医疗卫生
事后检讨,这些问题自然成了“遗憾”。正是这些遗憾,使得刚来世界没有多久的小生命夭折。当初如果没有这些“遗憾”,假奶粉致死婴儿的恶果完全可以避免。即使到了假奶粉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今天,我们对假奶粉事件进行反思时,仍然可以寻到长期以来“中国式打假”所显现的奇怪的逻辑:不死人不容易引起重视,阜阳的假奶粉事件浮出水面很大程度上是有不少婴儿死亡,成年人难道就没有吃假奶粉吗?只不过奶粉是婴儿的主食,主食出问题危及了生命;奶粉只是成年人的副食,即使吃了假奶粉也暂无性命之忧,所以,像有毒蔬菜、问题大米泛滥那样,似乎还没有引起重视。 上级领导不批示查处不会引起特别重视,尽管假奶粉的情况媒体已经曝光了一年之久,但当地官员“我自岿然不动”,而当上层领导决意查处,地方官员感到乌纱帽受到威胁时,才雷厉风行起来。 “引起重视”就要搞“运动式”的专项检查,因为阜阳奶粉事件,现在全国的奶粉都成了众矢之的,其他的假货就可以放心地趁虚而入了。假货千千万,这样“运动式”打假的功效能保持多久?因为打假有了上面的逻辑,制假者也就有了相应的“对策”:造假别出人命,不出人命一般不会引起领导重视,如果查起来,先躲一阵,反正风总会过去(《新民周刊》报道,该刊记者到一个假奶粉的集中生产地调查时,那些厂家已经关门歇业,他们在等待风声过去)。这样,打假就变成了猫和老鼠之间的游戏。 市场监管需要随时睁大警惕的眼睛。假奶粉事件促使我们思考过去打假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改变种种奇怪的打假逻辑,不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谁能担保假奶粉事件不会重演? □本报评论员 艾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