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通胀” > 正文
 
全年物价将呈现温和上扬 高投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 12:25 人民网-市场报

  专家解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走势

  新华社记者 陈芳 毛晓梅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今年物价走势如何?价格持续上扬对百姓生活影响有多大?这些问题成为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人们关注的焦点。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扬15个月

  去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结束连续14个月之久的下滑局面首次由负转正。9、10月份以后,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由此带动食品类商品价格较大幅上涨,价格总水平一路上扬。

  今年头3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分别达到3.2%、2.1%和3%。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剔除鲜菜、鲜果和能源等价格变动因素影响后,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同比实际上涨3%,这个数值反映价格上涨的压力正在增加。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刘文华介绍,食品价格是这轮价格上涨的主要拉动力,其中粮食、油脂和肉禽三类就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个百分点。农副产品价格走高的现状,无疑对农民增收是利好消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专家分析认为,去年以来出现的生产资料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双双上涨局面,标志着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形成。当前的物价上涨总体应该说是适度的,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有助于引导企业生产不断向有需求、有效益的行业和产品转移,改变供需偏离的状况等。

  值得警惕的是,粮油价格近期过快上涨和上游产品价格的一路走高,可能成为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因素。“目前,市场对‘涨价’总体反映平静。”刘文华说。

  权威人士指出,与过快的投资增长相比,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的价格没有涨起来,同时,行业之间、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无法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收入阶层形成应有的有效需求。由于存在众多制约有效需求增长的长期因素,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预计全年物价呈温和上扬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徐连仲分析,促成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因素首先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7%,对价格总水平上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去年“前低后高”的价格走势对今年产生翘尾因素影响。据测算,即使今年以来没有出现新的涨价,仅翘尾因素也会影响一季度价格同比上涨1.7%;第三,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滞后影响逐渐放大;第四,粮食、食用油、禽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对价格总水平具有持续拉动作用。

  综合权威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分析,影响今年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有: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带动下游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下跌。3.水、电、运输、医疗费和房租等面临越来越大的调价压力。4.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和美元贬值,推动国际市场基础产品价格高位运行。

  也要注意到影响价格下降的一些因素,比如,国家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今年下半年可望有所好转;主要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仍将供过于求,居民即期消费不旺,价格上升的动力不足;今年我国进口关税税率继续下调,出口退税率降低,国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部分商品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刘文华认为,在投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和粮食供求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将呈总体温和上扬态势。

  加强预警和疏导

  权威部门和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指出,此轮发端于2002年底的投资扩张导致的价格上涨的压力不断集聚,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及时有效遏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电力等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使投资品价格迅速合理回落。

  要保持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当前粮油棉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审慎推出重大调价项目,特别要防止出现公用事业类项目竞相调价的现象,避免引起社会恐慌和进一步强化通货膨胀预期。“如果人为放大信号,并与市场投机行为掺和在一起,情况就复杂了。”刘文华说。

  专家还建议,在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低收入家庭和特困人群的补贴救济工作;加强对农村流通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和教育收费的过快增长。此外,我国应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和重要基础产品的期货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粮油和石油等重要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做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衔接,充分发挥国际市场的调剂作用。

  专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既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资源瓶颈,加强对通胀压力的预警和疏导;又要千方百计培育和刺激居民最终消费,缓解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