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剂能源“药方”指向可持续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3日 11:08 中国经济时报 | |||||||||
本报记者 乔国栋 实习生 卢娟 在4月22日召开的中国可持续能源第七期记者论坛上,针对当前环境问题带来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泰指出,我国应当在能源结构、节能政策、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徐华泰认为,环境问题导致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利用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进一步地,能源问题又关乎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应当重视这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缓气候的变化,以求各个方面的良性循环。 徐华泰提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中长期战略时,指导思想应该坚持以远促近,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生态建设为突破口;战略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净排放增长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显著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此,他开出了三剂“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药方,即我国可以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政策的制订方面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第一,采用低碳或无碳的能源。资源结构的制约降低了我国运用优质能源的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应当关注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燃料转换,在利用现有能源时(例如电煤),一方面要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的状况,另一方面更要着眼于提高效率、降低排放,以此来降低成本;第二,提高终端用能设备的节能标准,建立和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开展节能产品认证,把好市场准入关,规范节能产品。例如在照明家电行业鼓励采用节能型设备,制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政策;第三,向国际上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成效的国家借鉴,例如参考日本实现京都目标的具体量化措施,推广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在商业部门推广需求侧管理等。可以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利用该项目的资金技术额外性准则,促进外资的有效利用和技术的转让,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廖晓义主任认为,减缓气候变化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她提出了公众易于参与的方式,比如适度使用空调、家用电器不待机、换用节能灯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