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热经济也需要冷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2日 08:35 新京报 | |||||||||
4月18日,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同16个政府部门举办的“投资北京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来自世界500强的36个世界顶级企业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著名专家学者共商北京奥运经济战略。这标志着北京奥运经济正式启动(见19日《新京报》)。 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北京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还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特别是长期以来积淀和遗留的一系列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成为最大的制约。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认为,奥运经济可以带来三种效应:凝聚效应、辐射效应、瞬间放大效应。凝聚效应是指借助奥运,使大量的技术、资金、人才向这里凝聚;辐射效应说的是,北京举行奥运会,却可能对天津、河北,甚至是澳门、香港的经济起到带动作用;瞬间放大效应则是指,因为举办奥运会,经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飞速发展起来,GDP在很短的时间内翻番。 但是如果操作不慎,奥运经济也可能变得十分棘手。 首先,在奥运经济前期的场馆建设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从近五届奥运会的情况看,各国在奥运会后都存在经济增速突然递减的现象,无论是开商业运作先河的洛杉矶奥运会,还是被誉为最成功的悉尼奥运会,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而根据北京大学首都经济研究室研究报告,包括九运会、亚运会和大运会新建和已建体育场馆的调查所有场馆在建成之日起就存在亏损,收入根本无法与日常维修和维护持平,高昂的收费又使一般老百姓无福消受。 再者,在投资发展的效果上看,奥运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效果不如基础建设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显著。与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相比,奥运引致性需求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意义更为广泛和深远,为东道国和举办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旅游、会展、体育、商业贸易、房地产、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发展将发挥长期作用。 在利用引致性需求改变北京经济社会现状的方面,现在北京提出了一个“三个结构调整”的说法,就是通过发展奥运经济,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培育知名品牌;调整所有制结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增强发展的活力。同时,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北京的国际城市形象。从奥运经济的特性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规划。 对于北京的奥运经济规划来讲,1.5万亿的投资需求和1.5万亿的消费市场是怎样测算出来的,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但是,对于奥运经济改变整个经济结构的理想预期,应该停留在适度的范围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修正奥运经济规划。这其中,适度压缩奥运投资规模,扩大奥运引致性需求是奥运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