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非猛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 09:51 金羊网-新快报 | |||||||||
本报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7个月来央行第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它距离3月25日出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仅相隔半个月之久。短短时间内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不少业内人士将央行的这种做法称之为“猛药”而颇有争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昨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论坛
吴晓灵说,传统货币银行学理论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严厉的措施,中央银行不能轻易动用。但教科书上说存款准备金率是“猛药”,是针对中央银行主动地要控制市场上货币供应量的时候。因为中央银行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收缩头寸,商业银行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情况不同。 吴晓灵认为,中国从2002年开始,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非常快,中央银行必须收回大量多余头寸。如果单用发行票据的方法,考虑到经济有扩张的冲动和商业银行利差比较大,大于从央行票据获得的收益,就必须把央行票据的利率提得很高,这对宏观经济运行不利。而央行采取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用较低成本冻结商业银行约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只占金融机构手持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的6%,应该说是一项比较温和的政策措施。 吴晓灵指出,央行在货币总量适当收紧的同时,对有短期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及时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保持了金融运行和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的总体平稳。 此外,就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吴晓灵此前表示,中国整体经济的热与不热不能单纯只看数字,而要看国内资源的承受能力。 吴晓灵说,单就投资来说,如果国家现有的资源能够承担并维持目前经济发展速度,那就可以说是“不热”;但是,如果这个发展速度受到了资源的制约,也就是说这个速度超出了资源的承受能力,那就是“热”了。 对于经济的热与不热,以及央行究竟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不少人比较看重消费物价指数(CPI)。吴晓灵认为,从央行的角度来看,CPI并不是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最主要指标。 (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