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消费大国却没有价格发言权 中国油价应该怎么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20日 08:16 中国青年报

  4月初,《中国日报》的一则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亚洲最大的炼油商中石化,在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附近陆续勘探发现6个新油田,总储油量达2.8亿吨左右。消息很快得到了官方的证实。

  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一勘探新发现,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入4月以来,汽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3月31日开始,我国汽油零售价格在发改委《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的指令下全线上调,上调幅度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值。以北京为例,93号、97号汽油每升分别上涨0.26元和0.27元,分别达到3.46元和3.67元。

  中石化北京东大桥加油站旁,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笔者,油价上涨后平均每天要多花20来元,一个月就多花了五六百元。“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说涨就涨了。”这位司机显得有些无奈。

  现行定价体制出了问题

  “目前的油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中国石油大学董秀成教授说,我国油价形成体制是与国际油价直接“挂钩”的。

  据悉,今年2月,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在阿尔及尔达成4月减产计划:从4月1日开始,正式将生产配额下调到每天2350万桶。该减产计划达成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上涨幅度接近17%。

  我国现行的定价体制于2000年出台,核心内容为:国内油价从与新加坡交易市场一家挂钩,变成与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挂钩。正常情况下,当这三地行情起落幅度超过上次调价日水平的8%,国内即可随之调整,由发改委提出指导性的中准价。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准价的8%的浮动区间内确定零售价。

  “现行的价格形成体制具有时滞性。”董秀成指出,目前国内石油市场政府指导价格的出台,需要对照前一个时期的国际市场价格作为参考,而这样一来,往往会形成一段通常为一到两个月的滞后期。这样,一些投机者就可以通过“预测”一个月后的石油价格,抢购或者抛售石油,从而引发市场风险。

  事实上,中国在国家石油市场上的购买行为常常显得有些反常。1998年,国际油价下跌,中国的进口量反而减少了;而在1999年国际油价高峰期,中国石油进口量却跃上了一个历史高峰。“我国油价比国际油价往往滞后20天左右。我们打时间差,像在赌油,有时是买涨不买落。”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杨女士说。

  而对于国内市场,有专家也认为,在现代通信技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这个滞后期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交易各方都赢得了一个掌握市场价格行情的时间。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

  价格的确定必然引发相应的市场行为:价格上涨,生产者惜售,流通领域囤积,消费者多购或抢购,成品油的市场需求放大,油价进一步上涨;反之,价格下跌,生产者多售,流通领域减少购进量并积极抛售,消费者也会减少购买,成品油的市场需求缩小。

  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被人为放大了

  尽管谁都不否认,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油价的上扬,但仍然有人认为,这次油价上涨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国内市场的石油供需远远不像石油价格所反映的如此紧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徐宏源副主任认为,一方面有对石油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国内石油市场由几家大的集团垄断,他们对石油价格的上涨也会产生影响。

  徐宏源所指的大的集团,是中石化、中石油。数据显示,在原油市场,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占了22%和67%的份额;而在成品油市场,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1%和12%。至于进口原油,拥有进口专营权的也只有4家(加上中化、中海油),其他依赖配额生存的小规模进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份额。而在销售环节,两大公司在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方面同样具有垄断力量。

  与徐宏源持同样观点的一位专家指出,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

  他认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两大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在这次的石油涨价中,作为上游企业,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据悉,由于我国定价体制的弊端,因没有跟上国际油价的新变化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数百亿元左右。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原油836万吨,同比增长77.9%,平均价格上涨51%,多增加开支11.1亿美元。而从欧佩克宣布限产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同时,中国的进口数量持续增长,每日的价格损失都在100万美元以上。

  尽管国家在石油贸易中蒙受了损失,但是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石油公司,却在2003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增长。有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石油业绩暴涨了187%,中石化业绩劲升155%。其中,中石油因为连续两年的强劲增长,已经被视为全球第六大石油公司。

  然而快速增长的国有石油公司,并没有帮助中国有效地解决燃油供应问题。来自石油的涨价压力,很快传递到下游各个行业。以用油大户汽车、航空业为例,有数据表明,出租汽车行业的整体成本会因此上升9%左右。

  有评论认为,在从国际市场到国内市场的一系列环节中,国内石油公司在其中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型国有垄断石油企业并没有发挥出其理应发挥的“缓冲器”的作用。作为不完全的市场竞争主体,把国际市场价格风险全部转移给国内市场的做法并不可取。

    消费大国没有价格发言权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连续几年GDP的高速增长,建立在巨大的石油日消费量的基础上。

  “石油价格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可我们国家在整个国际油价体系中仍然没有发言权。”徐宏源指出。

  他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燃料油进口国之一,但如此大的市场份额下,我国不仅没能以此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反而受制于人,出现了在石油进口上“大量高价”的奇怪现象。

  “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石油报价系统和期货市场。”董秀成教授这样认为。没有石油期货市场,就不能对国内石油市场的供需作出一个真实客观的指向,国内企业无法通过期货套期保值,面对国际油价大起大落也束手无策。而没有自己的报价系统,完全参照国外三地油价,容易被国际油商通过交货前后做市投机炒高油价。

  董秀成认为,要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报价系统和期货市场。

  实习生 艾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油价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