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银行业 > 正文
 
工行试推不良资产证券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 14:2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杜艳 上海报道

  沪上路演

  时间定格在4月8日。

中国第一只可转债基金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从这一天起,资产证券化不再只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呼吁,而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一种新方式。即日,工商银行分别与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中诚信托投资公司签署了工行宁波市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相关协议。

  按照协议要求,工行宁波市分行账面价值26亿元的资产包,经过调查与评估,设立了价值约8亿元的特殊目的信托,并从签约日起开始推介。

  签约仪式的结束意味着这项信托产品市场推广的开始。12日下午,工行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处处长李鹰与中信证券总经理张佑君一行抵达上海。

  13日下午,“工行(宁波市分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受益权产品推介会”就在上海证券大厦举行。40多家投资机构的到来,让会议大厅显得有些拥挤,原来预定的60张座位临时增加到90张。

  会上,中信证券向与会投资者介绍了产品的结构,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解答了提问。这项信托计划的负责人李鹰说,此次证券化产品的销售规模并不大,主要目的是培育国内市场,让投资者了解这种复杂的交易结构和产品结构,并探索符合发行人成本控制要求和投资者资本收益要求的定价机制。

  虽然这项新生的产品还在试探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但从上海推介会的效果看,李鹰认为沪上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认识相当深刻。出于对上海市场的看好,李鹰表示在完成安排好的路演任务之后,很有可能到上海再做一到两次路演。

  记者现场采访的一位投资机构代表认为,工行的这个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其投资风险已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销售不是问题。

  8亿信托分层

  时间倒转到一年前。宁波分行账面价值26亿元的不良资产成了工行证券化的试点,这几乎是宁波分行所有的不良资产。当时,该分行的不良率约为7%。为了谨慎起见,工行在半年后才公布了这项工作进展。

  2003年10月16日,作为宁波项目的财务顾问——瑞士第一波士顿首席执行官麦晋桁在京宣布,工行近期与之签署了有关资产证券化的顾问协议。

  在当时来看,除了工行外,中行、建行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向相关部门递交了有关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案。除了华融的信托分层计划被称为“准资产证券化”之外,市场尚未真正迈出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此后的长时间内,经过多方协商确立了资产管理与处置方案测算结果,并预计了可回收的现金额。在此基础上,工行聘请中诚信和大公两家评级公司,经过信用评级,选择了最保守的测算方案,设立了8亿元3年期的特殊目的信托。

  根据现金流的不同信用等级,工行将产品的受益权分为三级。A级是指在无信用担保、无回购的基础上,信用评级为AAA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对应受益权价值约为4亿元;B级是指信用评级不到AAA,但在增加工行的回购条款后可以升级到AAA的水平的现金流,约为2亿元;C级是未评级部分,这部分受益权由工行自己持有,约2亿元。

  曲线破题

  在产品的市场推广当中,部分业内人士质疑产品的性质——到底是信托,还是资产证券化?

  对此,李鹰在沪上推介会上回答,新产品是一个证券化的产品,信托只是它所采用的一个平台和金融工具。“目前,只有在信托法的框架下设计成信托产品才可以实现资产的风险隔离。”

  他说,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有两点,实现风险隔离和完成风险转移。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达到了资产证券化的目的,至于选择以信托还是债券来实现,只是根据法规和市场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而已。国际市场的证券化工具也各有不同,如美国的证券化工具多为债券形式,而日本则以信托合同为主。

  由于风险难测,不良资产能否证券化?李鹰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与其他信贷资产证券化原理一致,差别只在于不良资产现金流的特点与其他资产不同。

  具体而言,一是现金流来源不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是处置回收的现金流,所以工行为此设立的信托是清算信托模式;二是现金流分布不同,不良资产的清算现金流是喷泉式的,即现金流是不稳定的,但通过金融工程完全可以构造成稳定的瀑布式现金流。

  新产品通过三个方面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首先,向市场发售的A级和B级产品较工行拥有的C级优先受偿;其次,工行设立了收益储备账户,调节不同时点回收的现金流的存量平衡,并对收益储备账户设立了最低余额要求;再次,工行减少了4亿左右AAA级现金流所对应的A级受益权规模,为B级的风险提供信用支持。

  “从26亿到8亿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保障。”李鹰认为,这8亿元代表了未来预计的可回收现金额,已经脱离了不良资产的概念。

  公开股改八大任务

  中行抛出贷款“和面论”

  本报记者韩瑞芸

  北京报道

  建筑大师贝聿铭总能将矛盾的元素完美融合,正如北京西单路口那座由他设计的中国银行大厦。挺拔的楼体有如利剑出鞘,楼内大堂却是竹林流水,与世无争。

  然而,在中国银行的全员系统性变革面前,宁静终将被打破。

  4月14日,中国银行三位新闻发言人之一的王兆文将股改方案的八项具体内容和盘托出。

  八条内容两大难

  王兆文首先对资产处置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行已先后成立股改资产处置工作组和责任追究小组,两个小组近百人实行三班倒,24小时工作,全面铺开对各类资产的审查和处置工作。

  截至目前,对可疑类贷款的审查,中行在保全环节审查完毕的已超过40%;对损失类贷款(含呆账)的审查,在保全环节审查完毕的已超过20%。依照这样的进度,今年6月底可以完成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审查。

  同时,中行整合了部分业务,包括成立了总行电子银行部,原总行内审部已不单设,国际金融研究所仍保留,但一些职能与其他部室进行了调整。

  股份制改造后,中行员工都要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员工转为股份制公司的员工,取消干部行政级别,设置专业和技术职务。王兆文透露,除了甘肃、海南、俄罗斯三家分行外,总行人力资源部主管培训的副总经理也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今后,中行同一层次的干部都将采用公开方式选聘。

  外界关注的发展战略规划交由中行战略规划组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负责。在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上,中行目前仍处于与潜在战略投资者进行接触和磋商过程中,尚未确定具体的名单。

  对于海外机构,中行已经对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摸底,并将在近期提出海外机构领导班子和外派干部配备需求的整体方案。

  中行还召开了以股改工作为中心议题的全辖法律合规工作会议。今年3月中旬,君合律师事务所的股改律师进场工作,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全面展开。

  此外,中行近期加快了对各分行房地产的清查、核实、汇总和整理,确定了资产和土地评估机构。届时,将有三千评估人员进场,全面推进资产和土地评估。

  然而,无论改革的八项内容进展到何种程度,或许只有一个字能代表所有中行员工的心情——难。

  “机制和观念是股改面临的两大难点。”王兆文解释说,中行要从一家国有金融企业转变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这是“机制之难”;每位中行员工、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在现有行为模式下生活了几年、几十年,这又是转变“观念之难”。

  以资本金控制贷款

  一个王兆文并未提及的困难是,在全社会固定投资增幅过大、通货膨胀初露苗头的社会背景下,中行如何才能控制好信贷增长速度,防止产生不良贷款。

  据央行测算,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1%,贷款增长以年率计算达21%,远远高于央行年初定下的13%的紧缩增长目标。据中行提供的数字,今年一季度,该行人民币贷款新增1188亿元,增幅近9%。其中,消费贷款新增285亿元,公司贷款(含票据贴现)新增902亿元。

  对此,中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周凝解释,由于该行一季度人民币存款新增1502亿元,所以资金运用余地也相对较大。同时,贷款增速快是因为票据贴现也被纳入其中,而票据的流动性大,能很快回收。她强调,中行发放贷款均以效益为核心,没有既定的贷款目标,只有指导性计划,并无指令性计划。

  尽管中行没有公布最新的资本充足率数据,但其不良贷款比率却仍使人忧心。在获得225亿美元国家注资后,截至3月末,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中行账面上的不良贷款比率只比去年末下降了1.44个百分点,为14.84%。

  由于锁定整体上市,“所有的资产没躲没藏”——这是王兆文对于贷款规模“分母”较大,而不良贷款比率仍居高不下的解释。

  为了控制贷款规模,降低不良贷款率,中行新近选择了国际上颇为流行的“资本金控制”法,即以资本金充足率为指标对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进行控制。而原先采取的以存款额来确定资本扩张速度的贷款管理办法,容易忽略资本充足率数据。

  大致做法是,按照银监会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任何时点下”资本充足率都不能低于8%的要求,套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即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以此确定总行的贷款规模,并细化到省一级分行。再以资本金划拨的方式将可贷金额交给各分行,并辅以审批权限适当上收政策。

  例如,将电解铝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上收至总行;将钢铁和电解铝行业中长期贷款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总行,短期授信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一级分行。同时,严格控制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项目资本金比率将提高至45%。

  胜算几何?

  王兆文对新的贷款政策以日常生活中的“和面”来形容。“我们以往和面都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结果越和越多,难以控制。但现在,有多少水就只能加多少面。这就是资本金约束。”

  用这种国际流行的“和面”方式控制贷款量能否适应中国国情,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易宪容介绍,我国在1991年开始逐步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当时推行的是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1996年,我国实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基础的贷款规模管理。1998年,贷款规模管理制度被取消,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

  易宪容认为,中行此次打破以存款确定资本扩张速度的方式,取而代之以资本金约束政策,完全符合巴塞尔协议有关资本充足率的核心精神,值得借鉴。

  然而,也有工商银行一位资深客户经理表示,“在中行未上市之前,尽管能发放次级债,但它仍然没有一条持续开放的资金募集渠道,这就会使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基本不变,而分母却因贷款增量而放大,最终稀释资本充足率。”他认为,如果中行不能及时上市集资,以资本金约束资产规模的方法迟早会陷入困境。

  名词解释:

  贷款规模管理——中央银行按照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各商业银行筹措、融通资金的可能,对商业银行核定一个年度或季度贷款的最高限额。这是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计划经济色彩。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的管理方法,其核心是以存核贷。一般地,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将不超过75%。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工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