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抑制投资过热需用重拳 央行加息宜早不宜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8日 13:08 中国经营报

  作者: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关鹏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从去年底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由此造成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瓶颈”约束加剧和价格上涨压力加大,这些情况是促使央行采取进一步紧缩政策的直接原因。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但是到目前为止,央行一直设法回避直接提高基准利率的做法,而尽可能采取其他比较温和的措施来抑制投资和信贷。央行如此操作,可谓用心良苦。目前中国经济通缩和通胀的原因都存在,央行既要抑制投资过热,又要防止用药过猛导致经济“硬着陆”。如今普遍的预期是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可能会降温,央行担心的是,如果此时采取过大的紧缩措施,当政策效应在下半年发挥出来时,正赶上经济下行阶段,央行的政策不但没有熨平经济波动,反而可能增加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因此,从央行的角度来看,目前采取温和的紧缩措施是谨慎的选择。

  还有,如果人民币利率上升,与美元利率差距扩大,将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央行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但笔者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日益上升,一季度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外贸出现84亿美元的逆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已经有所缓解,不能再用汇率因素影响利率的调整。从政策操作上分析,央行若采取加息的措施,宜早不宜迟。其实如果央行在年初就宣布调高基准利率,明白显示收紧信贷的决心,比如今一点一点的收紧银根效果要好得多。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央行在二季度加息,虽然有些迟,但还不算晚。

  首先,实际利率过低的情况下,投资和信贷增长很难凭行政手段得到控制。今年以来,一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已经是负值,如此低的资金成本,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都会尽可能的增加投资。尤其是当前很多过热行业都有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提高利率对于民企投资可以带来明显的紧缩效应,而且比靠行政手段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央行连续出台比较温和的紧缩措施,其紧缩效果必然是边际递减的,而且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央行还会出台进一步措施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只会刺激投资和信贷的增加,因为企业预期到未来资金成本可能继续增加,最优的选择是当期增加借款。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事实:一方面央行连续发出紧缩信号,另一方面信贷和投资无法遏制。

  第三,从央行以往的政策操作经验看,我们的政策调整往往是滞后的。例如1994年开始的经济过热,经过一系列宏观调控,到1996年基本实现“软着陆”。此后为了防止经济降温,央行在1997年~1999年连续四次下调利率,但是经济仍是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究其原因,不是央行降息的政策不对,而是太晚了。尽管四次降低利率,但是由于通货膨胀下降的速度要快于名义利率下降的速度,导致实际利率水平在1997~2000年仍是相当高的,高利率抑制了投资,导致内需不振,通货紧缩。因此,在目前通胀压力开始显现的时候,央行应当坚决而迅速地调高基准利率。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