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震荡国债市场 准备金率不宜频繁变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 10:15 经济日报 | |||||||||
●回购市场陡然上升 ●现券市场应声下跌 ●发行利率水涨船高
前后相隔不足一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使用货币政策巨斧,对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宣布的时间分别为2004年3月24日和4月11日,执行的时间均为2004年4月25日。也就是说,在3月24日宣布的上调政策尚未开始执行,便迅速增加了调控的力度,其间隔时间之短,实为罕见,充分反映出货币当局对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并大量积聚金融风险的强烈担心与忧虑,也说明在现行的汇率制度和银行监管体制下,货币政策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4月11日调控力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范围看,是对所有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普遍调整。第二,幅度提高。对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比较而言,如果说3月24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只影响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几十亿元的话,那么4月11日宣布的上调,则一次性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规模高达1100亿元。 虽然目前金融机构头寸比较宽松,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超过2万亿元,并持有3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票据等资产,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会引起流动性问题。明显的例子是,今年以来,债券回购利率和信用拆借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至3月下旬,银行间市场国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6%左右,而在央行4月11日第二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银行间国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4月12日为1.88%,4月13日为1.99%,4月15日已经突破2%整数大关,至2.05%。 作为货币市场利率重要参照之一的央行票据发行,也面临困难。最近发行的央行票据在大幅提高发行利率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流标现象,反映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因资金趋紧和市场预期提高所产生的影响。 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后,债券市场也应声大跌,收益率曲线大幅上移,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到期收益率平均上升40—50个BP,其中,7年以内的国债收益率上升最多,平均为60个BP,7年以上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幅度稍低,但也达到了平均30个BP的水平。收益率曲线这种头部变动较尾部变动迅速且幅度大的特点,与2003年8月份以后债券市场的下跌情况非常相似。 随着债券二级市场的大跌,债券一级市场发行利率也水涨船高。最近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10年期固定利率和10年期浮动利率的附选择权金融债券,10年期浮动利率绝对利差达到新的130个BP的高点,而一年后可转换为浮动利率债券的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发行利率也高达3.5%,远高于市场预期。 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货币信贷高速增长、投资增长加快和物价上升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析显示,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9.1%,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0.1%,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0.7%,均处于较高水平。另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8%。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间商品批发价格中,消费品的价格也开始出现较大上涨,这是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央行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连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影响很大的货币政策巨斧进行宏观调控,确有其深层次的考虑。在我们看来,准备金率并不宜频繁变动,因为这种政策变动容易加大不确定性,不利于流动性管理。随紧缩货币政策出台而出现的货币市场利率提高和债券市场大跌,均是正常反应,而在债券收益率大幅提高之后,市场机会也将逐步显现。文/中信证券高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