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 正文
 
过热信号明显 应对尚需三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6日 09:13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包月阳

  虽然前些时已有预测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会比较高,但9.7%这个数字还是高得有些出人意料。这个数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经济确实有些过热了。

  其实,高增长本身并不等于经济过热。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达到9.7%,不少年份在两位数,但我们不能说,中国那20年都处于过热状态。高增长是不是过热,要看这种高增长能否持续。能够持续的高增长应该叫做经济奇迹。中国改革开放头20年的平均接近10%的高增长,就可以说是经济奇迹。

  但过高的增长速度往往是不能持续的,如果它导致了严重的瓶颈制约,以至国民经济运行无法维持;如果它诱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社会稳定,那就是经济过热。经济过热最终将导致市场由热变冷,需求全面疲软,投资无法收回,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简而言之,就是大热之后的大冷,就是经济的大起大落。

  谁都知道经济过热不好,谁都赞同控制经济过热,因为经济过热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在大起大落之中,没有哪个企业能独善其身,只是受损的程度不同。但问题的难点首先在于,人们对于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判断往往是不一致的,有时干脆完全相反。难点之二在于,采取什么手段、如何治理经济过热。

  经过两三个月的争论,对于经济是否过热,专家的看法正在趋于接近。多数人承认,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迹象。从央行连续出台的抽紧银根的措施中,从国家发改委越来越严厉的叫停声中,我们也已经清晰地看出决策层的判断。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决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显然,中央政府已经下了决心。

  本轮经济过热迹象主要表现为投资过热。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0%。与超高速的投资增长相比,消费不仅不算热,甚至有些偏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

  对于以投资过热为特征的经济过热迹象,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是必需的。但采取什么手段,如何实施调控,尚需细细思量。

  一是如何把握调控的广度。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明确重点,区别对待,不“一刀切”,这一原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投资过热不等于经济全面过热,投资过热主要表现在几个行业,不是所有行业。即使是钢铁、建材、汽车、房地产等投资过热的领域,也有结构性短缺的存在。我们不是每年还要进口几千万吨钢嘛!因此要对不同领域要区别对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适度控制投资,不能轻易出台抑制消费的政策措施。有一种看法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是刺激投资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正是汽车、住房等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度上升。因此只有限制消费结构过度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投资需求进一步扩张,否则如果单纯遏制投资增长将导致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的矛盾。这种看法乍听有道理,实则是错把投资过热的责任加到了消费需求的头上。本轮投资过热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类投资主体过分乐观地估计了未来的市场前景;二是在投资体制未改革、银行未办成真正的企业的情况下,本轮投资热潮中过多地掺入了政府因素——政府性投资行为或政府主导的民间投资行为。消费需求何罪之有?我们知道,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而最终需求是拉动生产的终极动力。和平时期,政府只有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的义务,没有人为抑制消费的权力。我们好不容易才把长期疲软的消费启动起来,好不容易才把被亚洲金融危机拖延了的消费结构升级推动起来,现在如果为了控制投资过热而回过头来抑制消费,实质是削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后果可怕。

  二是如何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做到松紧适度,不急刹车”,这是借鉴我们处理前两次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作出的明智选择。目前对过热的程度尚不太容易定量,因此,稳妥的做法是“点刹”而不是一脚把刹车踩到底。踩一下,看看效果,再踩一下,再看看,防止因措施力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而导致经济猛然下滑,使刚刚兴起的本轮新的经济增长戛然而止。要知道,这一轮增长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是我们付出了不知多少努力才换来的,光是长期建设国债就增发了6000多亿!

  三是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恰当运用。治理投资过热中,对那些市场性投资行为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加以调控,对政府性投资行为或政府因素较重的企业投资行为采取行政手段,这样的原则是对的,譬如投资过热中的乱批乱占土地问题,必须严厉查处。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控不能过度运用行政手段。总的说,我们的各级政府还是善于或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善于或者不愿意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减少行政审批,如果我们为了控制投资过热而过多地运用审批、管制手段,会使正在艰难推进的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甚至某种程度的停滞,无疑是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利益。

  四是冷静看待和对待物价上涨。就当前情况说,物价上升并不一定是坏事。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对增加农民收入有好处,对增加粮食生产有好处;而由于这些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普通城市居民家庭对粮食的消费量不大,粮价涨一点对他们造成的负担不重,少数城市低收入群体因粮价上涨而遇到的生活困难也可通过适当提高保障水平加以解决。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对建立一个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好处。因此,不宜急于用行政手段扩大和加强对价格的管制。几个月前我们不是还在担心通缩吗?对物价问题,多观察一段再做决断,将来可能更主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