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银行自律更关键 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并不顺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4日 07:35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卫容之 至少在可以看到的一段时期内,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温和、连续、有弹性的调整策略,也正因为此,各商业银行加强自律的意义将不仅仅限于提高自身治理水平这样的纯微观层面。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历程中,他们的作用有可能是决定性的。
央行宣布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后不久,即于日前急推准备金率上调政策。如果说,上一次只是一种信号的表示,那么这一次是动真格了。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期间,周小川行长曾表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货币,目前来讲基本上还是够用的。央行仍会密切关注市场形势,特别是根据一季度的金融形势,决定是否采取相关紧缩政策。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央行认为信贷投放过猛的势头需要降温。 关于目前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眼见已经愈演愈烈,而在笔者看来,由于中国转轨经济的不完善性,这一论题本身很有一些伪论题的味道:一方面,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诸如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并由此带出了一系列通货膨胀即将出现的苗头;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地区、部门之间的冷热不均现象并未出现明显的改观,农业、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的投入仍然不足。可以这样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并不在于教条地根据GDP增速、货币投放量等表面上的数字进行判断是否过热,而是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我们看到,正因为上述原因,作为宏观调控主要部门之一的中央银行,在“是否过热”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以及出台的政策始终保持谨慎的克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收缩政策来看,其基本出发点并未出现大的改动,即,在保持资金供应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措施不断发出信号、强化预期,从而促使过快过猛不尽合理的信贷投放速度得以平缓着陆。 事实上,我们看待央行近期出台的系列措施,不难得出这样的推论:由于商业银行的自律机制仍不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并不顺畅。 这是并不新鲜的话题了,它之所以在今天显得愈加突出,一方面,看得出来,央行不断出台的后续政策实际表示出以往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特殊性决定了为使宏观调控避免出现“过调”结果,必须有赖中、微观领域的配合协调,而在此方面,作为资源配置核心部门的商业银行可谓首当其冲。 譬如说,中国银行业市场明显表现出的不合理现象之一是分工不足从而在一些所谓的“高端市场”首先表现出信贷投放的过度竞争,而这似乎恰恰是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样热衷于热点行业、基础建设贷款的原因。 中国二十多年经济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高速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至少在可以看到的一段时期内,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温和、连续、有弹性的调整策略,也正因为此,各商业银行加强自律的意义将不仅仅限于提高自身治理水平这样的纯微观层面。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经济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历程中,他们的作用有可能是决定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