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东北 > 正文
 
东北振兴元年:政策之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 16:2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庄琪

  经过2003年下半年的“热身”之后,振兴东北今年全面启动。“争取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曾多次提到这句话的温家宝总理显然对东北振兴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而半年多来,国内各阶层人士纷纷就如何振兴东北献计献策,国家也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先后给予东北很多支持和倾斜。面对这难得的机遇,接受记者采访的东北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地区的官员和企业家们十分振奋。

  原本就有良好基础的东北实现振兴万事俱备,还差什么?“关键是要支持到位”、“政策是好的,关键是落实”,许多人这样回答记者。

  农业为重,国企吃紧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几十年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东北近些年的落伍也是不争的事实。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老工业基地,东北要振兴,先从哪入手?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近日表示,振兴东北是先从农业开始的。张国宝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2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今年振兴工作的重点是农业,要先从农业开始,农业工作优先。据了解,中国粮食已连续五年减产,而东北三省商品粮供应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农业当然要重视,但不容忽视的是,国有企业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沉重话题。“不到东北,不知道国有企业有多大;不到东北,不知道国有企业有多多;不到东北,不知道国有企业有多难。”长春市市长祝业精曾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

  张国宝则表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正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东北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历史形成的债务比较突出,如辽宁省目前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就达2921亿元人民币;二是东北国有企业在改革重组中出现的大量冗员需要安置,解除冗员职工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就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负担重。据估计,国有企业办社会的人员大约有20.7万人,国家每年要为此投入经常性成本50亿元。而且,上述债务和负担尚不包括国有厂办大集体企业。

  国企这三大“包袱”是让中央和东北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说,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有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就是减轻历史包袱,转机建制,夯实基础。据统计,东北的大国企每年用于办中小学校及公检法、医疗卫生等社会机构的开支达80亿元。企业办社会支出过大已经成为制约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东北地区许多国企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希望国家能对企业主辅分离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据悉,国家已经选择部分城市和企业进行试点,有步骤地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将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鞍钢、一汽的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大多数学校已经被分离出去。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则使东北国企改制陷入了两难境地,要提高效益必须裁减冗员,可推给社会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据吉林省社科院韩桂兰副研究员估计,整个东北老工业区城市的生活困难人群已达到五六百万人,占全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吉林省白城市市长岳清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此感触颇深:“人的问题解决不了,社会就不稳定,就发展不了。”他认为今年已推广到东北三省的社保试点还应该加大力度。通化市市长张勇也向记者表示,社保体制不顺,希望中央能加大支持,并尽快拿出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才新政能否摆脱窘境?

  解决好人才问题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东北目前在振兴过程中奇缺能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人才、既能盘货资产又懂政策的企业管理人才、能承接新生产力的企业技术人才等三类人才。

  有调查显示,东北地区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较低,人才市场发育缓慢,规模小、信息不畅、服务手段落后,一些高层次人才没有进入市场。此外,受观念、编制、户籍等因素的制约,少数地区与单位之间形成“人才壁垒”,也阻碍了人才的流动。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曾经打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东北当今的人力资源状况更像是夏天的冰棍儿或者是沙漠边缘的泥土——是一种具有潜力而又极容易流失的优势存在。据王大用统计,1996年东北三省大专以上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不仅远远高出全国水平,而且是广东、浙江的2至3倍。但到2002年,大专以上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辽、吉、黑分别是6.24%、7.41%、5.58%,与浙江、广东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在这6年时间里,东北的人才潜力已经大大弱化了,而且今后有完全丧失的可能。

  东北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问题的迫切性,从中央提出振兴东北以来,东北各省在招人引才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如辽宁省人事厅2月份发布20项人事改革重大政策,其中包括试行聘用政府雇员制、人才可直接聘任中层领导职务、打破技术人员评审身份标志、设立高层次人才特殊岗位、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制等多项体现“人才强省”思想的新政策,以期为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此外,人事部部长张柏林4月6日透露,将在6个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人事人才工作的支持:一是配合中组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人才开发规划。二是予以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人选的培养和选拔、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设立及资助、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等方面,比照西部地区政策给予倾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包括面向高层次人才举办新技术、新知识高级研修班、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公务员对口培训计划等。四是促进东北地区人才开发一体化。以现有的4个国家级人才市场为龙头,整合市场资源,形成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东北人才大市场。五是加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指导。六是制定“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知识要素、技术要素合理流动,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汇聚;鼓励、支持经组织选派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研究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老工业基地工作的具体政策。

  但是,东北要想人才茂盛,必须先创造一个适合人才存活生长的生态环境,而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同时,以当前东北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管怎么样提高待遇薪酬,也无法与东南发达省市相比,孔雀东南飞是难以避免的。一些有识之士直言:“如果东北固有的人才继续流失,外面的人才又不能够吸引过来,那么东北振兴肯定会成为一句空话。”

  警惕“招商错位”

  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政府应将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创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和法律环境上来,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

  投资环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首先就是观念问题,软环境的改善是关键所在。“环境是气候,客商是候鸟”,吉林省白城市市长岳清友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打了这么一个比喻。

  但资料显示,资源占有量居全国前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近年来招商引资状况令人忧虑。据了解,私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东北的最大障碍,是东北当前的投资环境尚不令人满意。吉林德大公司董事长王秀林就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政府的多头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困难。如肉类产品进入市场,管质量的就有卫生、工商、畜牧、质检及商检等许多部门。

    值得警惕的是,东北部分地区在借助外力发展本地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招商错位”的情况,包括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重“引资”轻“规矩”、重“外商”轻“内商”等。

  东北三省发展经济的急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招商错位”最后带来的却是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东北三省应该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寻求更加规范的发展。

  -链接

  东北振兴大事记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会议明确提出,努力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区域。这标志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已正式上升为“战略决策”。

  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随后东北三省各自制定并通过了具体振兴纲要。

  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成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东北办”),2004年初东北办已开始办公,主任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兼任。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工业项目,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610亿元。2004年2月又启动了第一批共60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总投资56亿元。

  在辽宁试点的社保体制改革2004年将在东北全面展开。2004年3月,国务院决定,今年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由此减少的税收,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认真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今年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