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打造均衡发展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 08: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论

  优化产业结构,应该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在适当抑制制造业过快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提高消费率。

  在最近有关“经济是否已经过热”的激烈讨论之余,如何优化经济结构和均衡发展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问题也值得关注。温家宝总理多次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等等。

  产业结构优化被视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性任务,但多年来成效有限。GDP增速很快,但未能脱离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老路;而且,大量投资集中在低端行业,而高端产品只能依靠大量进口。2003年中国进口设备2000多亿美元,这相当于1万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由于技术瓶颈或限于研发力度,中国企业对于这些有极强内需的产品无能为力;相反,“遍地开花”的低端产业不断地制造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

  举例来说,中国钢产量已达两亿多吨,2003年进口铁矿石1.5亿吨,自产量达3亿吨,而2004年全世界铁矿石供给的增量仅4000万吨,全供中国进口也不够,况且港口装卸能力和船舶运输能力也很难跟上,但中国钢铁投资增速却高达90%以上。

  此外,中国水泥投资增速已达120%以上,水泥产量达8亿吨,在建能力达2亿吨,总能力达10亿吨,中国水泥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而全世界第二位的水泥大国产量仅8000多万吨,未达亿吨,但中国已造了8亿多吨。这不但消耗资源,而且水泥厂对空气的污染也极为严重。

  中国一边是不断地大量进口,而另一边消化进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却很弱。在日本,进口技术是为了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再出口本国的自主产品,日本用于引进设备的投资和用于消化引进设备的投资的比例是1:5,而中国是1:0.07;也就是说,日本花1块钱买设备和技术,花5块钱来消化,而中国花1块钱买设备和技术,仅仅花7分钱来消化。对照之下,何者更有发展则一目了然。

  优化产业结构,应该抓住两个重点。在适当抑制制造业过快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里,关键是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目前在第三产业的重要门类中,许多行业已经被限制为“特殊行业”,而由国家部门垄断,民间资本很难进入,比如金融业、电信业、教育产业和传媒产业,等等。

  以金融改革为例,现在政府的注意力都集中于为两大国有银行注资和国外上市,而把基本的金融改革进程放缓了。像开放民间资本金融领域,迄今仍没有实质性政策出台,小企业或个人要创业,到银行仍然很难贷到款;而银行的治理结构也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像管理人员仍是国家干部身份由政府任命,而不是由股东聘请。现行的“注资改革”方式,更加强化了银行依赖国家承担风险的意识。去年以来,一些低端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银行贷款“大干快上”,与银行信贷的软约束机制大有关系。

  优化产业结构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去年中国投资率达42.7%,外贸依存度达62%,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分地依赖投资增长和进口增长,而非国内消费的增长。经济增长,如若没有内需增长作为基础,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是畸形的而非均衡的;如若没有老百姓的活跃消费,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根本没有达到提升人们生活水准的目标。

  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最重要的是创新政府的服务。当前,中国居民已经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比如说住房,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年们努力工作的首要消费需求,但是购房中的投诉也居所有消费活动之最。住房价格高,质量次,服务差,开发商或物业公司的商业欺诈等等,无不阻碍着住房的正常消费;而这些全都有赖于政府部门健全的监管和服务,在住房信贷、交易过户、税费交纳等环节,政府服务行为的改进都会促进人们的消费。再比如说旅游,也逐步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但是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常常成为人们关心的难题,本地居民或服务机构对异地游客的刁难和欺骗行为也司空见惯。这些消费障碍的排除,有些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改进,有些则需要地方政府的服务加强。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