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邓小平的“先富”带“共富”思想未过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 07:22 北京日报 | ||||||||||
石晶莹 近十年来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中国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在看到市场经济的效率提高、财富增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收入不均。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有的人甚至对邓小平同志的“先富”带动“共富”的思想产生了疑惑。有的学者提出,邓小
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以及由此导致的“普遍贫穷”现象,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为了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又以一个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提出了“先富”带动“共富”的思想,指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正确理解这一思想,“先富”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先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社会生产力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达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针对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大国的这一实际情况,“先富”带动“共富”的思想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都是适用的。如果谁还把共同富裕错解为同时富裕、同步富裕,那只能是不符合实际的幻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一方面,我们坚持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在分配领域又允许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就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然而,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的扩大,是有利于消除平均主义的。如现阶段允许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客观上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看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出现,这是我们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所必需经历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与生俱来的特点,然而市场经济本身也只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共同富裕服务的。 针对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缩小差距、保持社会的稳定。 目前,促使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的存在,非法收入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收入分配范畴,但通过非法收入确实造就了一批暴富者,并从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分配过程。 近十年的改革,使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我们应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培养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对应的道德理念,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认识到,一个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社会决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而整个社会的稳定才是个人最终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让人们深刻地认清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密切关系。要尽可能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让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努力帮助比较贫困的人和地区,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