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浪财经--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油价牵扯着谁的神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7:26 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栗源 马凌

  机动车消耗了国内石油总产量的85%,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当然要从机动车下手。从短期利益来看,限制微型车显然不太理智,而最终的解决之道是寻求石油的替代产品

  4月1日,广州的一个车主发现,他的车加满97号汽油要比几天前多付出10元左右。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细一打听,油价刚刚涨了8%。这真金白银地付着怎么看都不像是愚人节的玩笑———他看了看油价牌,97号汽油3.8元,新价格的小补丁标得清清楚楚而且尚未干透。

  3月30日,全国汽油零售价格在发改委的指令下全线上调。上调的幅度,各地略有不同。以北京为例,93号、97号汽油每升分别上涨0.26元和0.27元,分别达到3.46元和3.67元。

  油价冲上近年的高点,车主们忍痛埋单的同时,学界内开始忧虑能源危机问题———国家对进口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放大,这无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国家长久的经济安全。

  汽车消费制造了石油紧张

  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去年GDP增速9.1%。这个增长建立在日消耗石油546万桶基础上。

  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对石油的消耗量成为全球第二,列美国之后。

  国际能源署说,中国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即使如此,中国对石油仍然饥渴。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描述清晰而有力:“中国正面临第一次能源紧张。”

  人们似乎有理由怀念10年前的日子———那时候,中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而到了2003年,中国进口9100万吨原油,较2002年增长31%。

  是谁制造了石油紧张?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于汽车行业的消耗。科尔尼咨询公司副总裁孟凡辰说,交通领域消耗了我国50%以上的石油用量,这其中,主要是汽车使用。另有数据说,机动车消耗了国内石油总产量的85%。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时至今日,上升之势仍然强劲。在欧美市场下滑的对照之下,中国市场俨然成了全球各汽车制造巨头的淘金之地。

  国人买车的热情不断被点燃,各厂商欢欣鼓舞。国内数家主流合资厂商近年来,利税动辄数十亿元,自然令政府官员也欢欣鼓舞。

  在厂商和政府官员激情澎湃之时,石油消耗也在大幅攀升,乃至出现能源紧张。

  其实,我们原本可以让石油不那么紧张。

  比如政府不鼓励使用微车。不仅不鼓励,还多有限制。比如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出台了限制微车上路的措施,我们知道,微型车是省油的。现在的情形是,政府没有出台有力措施,推动微型车的使用,加大了石油的消耗。

  昌河集团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抱怨,昌河集团是为应付各地的土政策不得不上更大排量的车型,疲于奔命,相当被动。

  厂商也没有动力制造微车。目前的情形是,主流厂商制造的主流车型是中级车。因为,小型车利润过于微薄。也有厂商在小型车领域打拼,但度日如年。各厂商目前试图竭力引导的,也是中级车甚至更大排量车的消费。显然,中级车以及更大排量的车消耗更多的石油。

  在汽车消费的主要地域,比如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居住的地方与工作的地方相隔很远。人们居住于郊区,工作在市中心。城市不断在扩大,郊区与市中心的距离也不断在扩大。为了解决工作问题,买车成了许多人必然的选择。因此,汽车销量不断上升。而由于距离很远,自然加大了石油的消耗量。

  汽车还在不断增加,石油需求也不断上升,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石油来维持这些汽车轮子的转动。不容忽视的是,维持这些轮子转动要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人们将不得不在未来为自己的汽车支付更多的汽油钱。

  人们要为油价上涨埋单

  不仅个人在为油价上涨付出代价,国家也难置身事外。同济大学副校长、科技部八六三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万钢博士说,2003年1月-6月,我国原油进口量增长了37%,而购买原油支付的外汇同比增长了74%———油价明显在涨。

  中国对石油的大量需求加大了对中东产油国的依赖。4月2日,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对来访的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本·易卜拉欣·纳伊米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不断扩大,中国和沙特应立足长远,在能源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推进重大项目的合作,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在两位要员觥筹交错的背后是中国对沙特大幅上升的贸易逆差。中国海关的统计表明,200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3.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其中,中国向沙特的出口额为21.47亿美元,进口额为51.95亿美元。

  能源贸易赤字的快速上升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警告,能源产品的进口将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上世纪90年代能源贸易赤字平均水平为每年20亿美元。而去年,这个数字是180亿美元。谢国忠说,按照中国原油需求年递增7%的平均水平计算,到2013年,中国能源产品贸易赤字将是1000亿美元。这种局面的出现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成巨大挑战。

  而且这个挑战会长期存在。从全球的石油供给来看,油价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波动,但从长线来看,上涨之势不可遏止。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大约为35美元每桶,攀到了多年来的最高位。曾任英国环境大臣的迈克尔·米切尔今年年初警告,世界大型和超大型油田的储量正以每年4%到6%的平均速度减少,到2010至2015年间或者更早,石油危机就会出现。

  这位环境大臣甚至得出结论,如果人们不立即筹划转向可再生能源,并以巨额投资和更快的速度实现,那么,世界将面临近代史上最剧烈的、或许最暴力的混乱局面。当然,我们但愿迈克尔·米切尔的预言式的结论永远都不会实现。

  对于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中央政府出台各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减少在汽车方面的能源消耗。

  用政策减少能源消耗

  现在,我们无法指令汽车厂商生产或不生产什么排量、型号的汽车;也无法阻止人们住在离工作地点很远的郊区;更无法遏制人们买车的热情。那么,如何减少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耗?这有赖政策的引导。

  燃油税出台据说已经箭在弦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年初表示,取消养路费已经进入审批程序,一旦油价合适就可以开征燃油税。燃油税的开征无疑会让人们买车时把油耗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来考虑。普遍认为,燃油税将推动小型车的发展。

  此外,政府应当出台措施,让公共交通更加便捷,从而吸引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设施。曾有数据显示,在东京、巴黎、北京等数个国际都市的比较中,北京的私家车使用率最高。

  从更长远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考虑,寻求石油的替代性能源显然更为重要。同济大学副校长、科技部八六三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万钢博士长期致力于国家的电动汽车研发工作。此工作最重大的意义是———为我们找到石油能源的替代品。

  对于能源的消耗问题,万钢给出的简单计算得出的结果触目惊心:在2000年时,中国的汽车拥有量为12辆车/千人,美国是750辆/千人,德国650辆/千人,世界平均为144辆/千人。如果将来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汽车总量会超过美国。而美国当年进口石油量为4.5亿吨。到那时,我们去哪里购买4.5亿吨石油,要付出多少代价?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

  科尔尼咨询公司副总裁孟凡辰的测算是,假定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于2010年达到1999年泰国人均拥有量,中国采用燃料电池主导发展汽车工业,中国石油年进口开支将减少300亿美元以上(按2000年平均石油价格计)。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