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CEO商务万里行狮城峰会 > 正文
 
新加坡: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二高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5:03 经济观察报

  泰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强/文

  同2000年相比,2003年新交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新股猛增了1200%。新加坡正日益成为中国内地企业第二大海外上市地。

  2003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达到13家,数量仅次于沪深两市(63家)和香港(3
千件数码产品1元热拍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8家)。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海外上市企业共有196家,新加坡市场占9.7%;2003年,海外上市企业大约达250家,新加坡市场占的比例上升到了大约13%,贡献了1/3的增长部分。

  赴新上市入快车道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产生了示范效应,对新交所来说,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进入了良性循环,有这样一些因素驱动更多企业到新加坡上市。

  首先,中国内地企业上市需求量非常大。中央政府加强了通过海外上市融资帮助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实际上,上市需求最多的将是民营企业。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民营企业的上市需求一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中小型企业,营业额往往不到2亿元,行业中出现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却非常缺乏资金;第二种是开始集团化的中大型民营企业,并不一定缺乏资金,更多是希望建立融资平台,进行资本运作。

  内地股票市场的上市速度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上市需求。目前准备在中国内地上市的企业超过了1000家。而过去4年只上市了338家,2003年只上市了63家,2004年发审会增加了审批的力量,每周开两次会,每次审核6家,大约能通过3-4家。但是,按照这个速度,2004年能上市的企业也仅300家。也就是说,现在开始进入辅导期的企业,至少也需要3年才能进入发审会;而且目前发审会的通过比例一般是60-70%,即使排到了,也有1/3的可能无法成功上市。并且,内地上市的门槛高,中小企业更难在内地上市。

  其次,中国政府不断减少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限制,对海外上市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取消了“无异议函”,等于是给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松绑。2003年11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十年回顾和展望”活动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态鼓励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称上市公司要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探索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大并购重组的力度、提高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2004年,中国企业到新加坡上市的势头更猛。截至2004年2月底,已经有4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加坡上市。有关信息显示,今年已经在运作的和将要运作的内地企业,不会少于50家。

  新加坡中国概念资本市场

  在新加坡,中国概念股被称为“龙筹股”。2003年,市场上愿意投资“龙筹股”的资金至少超过400亿人民币。随着更多企业赴新上市,“新加坡中国概念资本市场”正在形成。

  每一个股票交易所,都有其自身的生态系统,并在相互的竞争中发展出不同的定位和特点。新加坡市场将如何发展呢?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企业板块?

  3-5年后的新加坡“龙筹股”板块将可能归结为3个特点——中小型企业(利润在2亿元以下),民营企业,制造业和高技术行业(低成本制造商、环保、医药等)为主。

  首先,新加坡证券市场可以定位为“中国企业的本地市场”。事实上,中国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以把华语圈的香港、新加坡以及台湾交易所都当作上海和深圳一样的“本地市场”来统筹规划。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发展空间必须扩展到东南亚、中国和南亚的印度,争取成为包括这三个区域的资本市场。新加坡交易所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于“成为一个泛亚区域市场”。到2003年,泛亚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在各亚洲主要交易所中,其上市公司的泛亚化程度排第一,达到22%2004年1月30日,领先于香港(含中国企业)的16%(2004年2月13日)和东京的1.4%(2003年2月16日)。

  从企业的角度看,真正关心的是在新加坡能否筹集到资金,并且速度不更慢、市盈率不更低、成本不更高。而显然,新加坡股市的投资者对“龙筹股”的信心正在加强。“龙筹股”在新加坡股市筹集到的资金每年都在增长。2003年13家企业共筹集资金4.66亿元新币(按1:4.7的汇率,约合21.91亿元人民币),而2002年这个数字为0。并且总体的认购率很高,最高达到460倍。新加坡龙筹股的投资资金还将通过两个途径增长:新加坡股市现有投资者得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龙筹股;全球大型基金将进入新加坡股市投资龙筹股。

  其次,行业分布将从制造业逐步外延。新加坡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40%,基本符合新加坡的经济结构。但是36家中国公司中,制造业企业却占64%,相信随着非制造业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并表现出良好业绩,“龙筹股”的行业分布将调整为符合中国企业的行业结构。过去5年来,中国“世界工厂”的概念已经被全世界的投资者接受,这是新加坡投资者看好中国制造业的原因。在中国未来20年,还有一些行业将快速发展,这些行业都是针对国内市场的,最主要的驱动力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为城市人口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行业,如公用事业、汽车、通讯、IT、零售、金融等行业都应该更受青睐。

  第三,赴新上市的中国企业主流仍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小型”的定义是指2亿元利润以下。相对于香港市场,新加坡交易所在吸引超大型国企方面没有优势。但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未来5-10年会成长为大型企业,新加坡应该能从这个趋势中获益,吸引一些中大型企业到新加坡上市,或者是培育已经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成长成中大型企业。目前,一些中型企业(利润为1-3亿元人民币)正在运作赴新加坡上市。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解放军东山岛军演
2003年审计报告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长春人质事件
《十面埋伏》 视频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法自行车赛 亚洲杯
见证《焦点访谈》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