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日元贷款签字仪式取消 背景微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1:32 《财经时报》

  冯昭奎认为,中日之间“政治冷”的说法并不确切,较为准确的描述是“多边热,双边冷;中央冷,地方热”这样一种多方位的温度差的局面

  本报记者 钮键军

  《财经时报》记者近日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得到证实,原定于3月30日举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行的日本对华援助的签字仪式确实由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的时间安排问题被取消。

  该代表处一位人士透露,中国外交部在签字仪式前电话通知日本驻华使馆,因“时间问题”,王毅副部长将无法代表中国政府在日元贷款协议上签字。此后,日本方面又提出是否可由其他人代为出席,但没有结果。最终双方协定,将持续多年的日元贷款签字仪式改为中日双方换文仪式。

  微妙时期的特殊措施

  这位人士猜测说,并不排除中方取消签字仪式的原因是由于日元贷款过少。据日本外务省今年3月披露的数字,日本政府决定2003年度(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向中国提供967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日元贷款),比上年度减少20%。这是日本政府连续3年削减对华贷款,也是14年来首次把年贷款额降到1000亿日元以下。

  但这位人士同时也指出,签字仪式被取消的更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日双方目前“微妙的”局势促使中方采取了低调处理日元贷款的方式。

  中国中日关系协会副会长冯昭奎也对《财经时报》分析认为,取消日元贷款签字仪式是中国在中日两国关系比较微妙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决定拒绝日元贷款的前奏。

  冯昭奎指出,日本对华援助最终要“毕业”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考虑到日元贷款的背景,日本一些媒体此前提出取消对中国经济援助的理由不充分。

  据介绍,此前日本的《读卖新闻》曾以“不管迟早,都应该终止对华经援”为题发表社论,称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一直接近两位数,国内生产总值亦已超越意大利,名列世界第六位。既然中国对邻近国家愈来愈具有影响力,对外援助亦不少,日本又何必再继续援助这样一个国家?

  对此,冯昭奎认为,日元贷款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日本为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也为表现日中友好姿态而给予中国的一种援助。此外,希望通过日元贷款获得中国的石油资源,也是日本给予中国援助的原因之一,而中国也确实向日本输出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日元贷款并不是简单的授受关系,并不是因为日本不想给或中国不要就会终止的,终止日元贷款将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

  至于日本政府做出减少对华贷款决定后,日本国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和说法,比如其中有的提到中国近年发展得比较快,甚至提到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军费不透明等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4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做出明确表态:“中方认为这些说法和解释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这些论据都是完全站不住脚、不符合事实的。如果把这些论调和日本政府减少对华贷款的决定挂钩,是中方不能接受的。”

  多方位的温度差

  冯昭奎认为,取消签字仪式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日之间目前“奇妙”的双边关系。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以前通常描述的“经济热,政治冷”的局面,而是多方位的“温度差”。

  冯昭奎并不否认中日之间在政治层面存在着“冷”的现象,比如中日双方首脑的双边互访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就是最好的例证。毕竟作为一衣带水、双边经贸往来十分频繁的两个国家,没有首脑的互访机制是很不正常的,也会给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但这种冷是相对于经济热而言的。”冯昭奎说。实际上,中日两国在政治交流方面也出现了令人可喜的现象,如中日地方级交流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中国东北三省的省长已经完成了对日本的访问,江苏常州与日本的友好合作也开展得十分顺利。中国共产党与日本执政党定期交流机制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起动。

  “同时,中日双方在多边会谈上也有着很好的沟通,朝核六方会谈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冯昭奎认为,中日之间“政治冷”的说法并不确切,较为准确的描述是“多边热,双边冷;中央冷,地方热”这样一种多方位的温度差的局面。

  冯昭奎指出,这种局面是中国采取对日交流新方式的一种反映。由于日本首相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致使双方首脑互访处于搁置状态,中方为能促使中日关系顺利发展,采取了绕开小泉的做法。

  对于目前中日双方民众之间的对立情绪,冯昭奎认为,中国人民对于日本的对立情绪主要是因为小泉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所致。但中日之间目前相差无几的国力对比,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一直是一强一弱的格局,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一直强于中国。但这种局面近年来发生了微妙变化,中日双方的综合国力相差无几。

  在这种状态下,中日两国的国民都不希望自己的政府在双边关系中采取弱势态度,这就造成了中日双方政府在制定外交策略时的两难局面,既要考虑到本国的全方位利益,又要照顾本国民众的民族情绪。但中日之间的民族对立情绪只是一个历史现象,随着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的明显,这种对立情绪将会逐渐消失。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