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媒体热评】银行卡收费之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0:16 《财经时报》 | |||||||||
【新闻背景】 3月中旬,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公告:将于4月1日在国内对借记卡收取费用。中国消费者协会随即公开声称这一行为违反《合同法》,并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所规定的“霸王条款”。该协会还表示将于今年7月1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阐述银行在收费问题上的众多不合理之处。
与此同时,在湖南和重庆,农行、工行、建行先后被当地的消费者告上了法庭。在山东、广东和江苏,部分消费者退掉了不常用的借记卡。而在互联网上,一篇名为《无耻的银行卡收费》的文章引起了热烈回应,唾骂的语词俯拾皆是。 对这一连串事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行至今没有正式作出回应。央视的报道说:银监会、国家发改委也都还没有计划对银行卡收费做出新的规定和说明。 【财经媒体观点】 以认同实现公平《中国经济时报》2004-04-07 银行服务收费是一个理性的转变,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理性、遵守公平。银行收费从来就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收取为合理”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当交给市场,交给市场交易的双方通过约定去解决,或是通过银行选择客户和客户选择银行去解决。在交易双方都有相对宽松选择权的情况下,银行服务产品的供求关系会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均衡,银行服务的“收费”就可获得大家的认同。 银行业的市场化逻辑 《中华工商时报》2004-04-06 服务收费是银行业市场化的一个基本逻辑。然而,这并不是说,服务收费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在现有情况下,银行收费可能意味着对消费者的一种不公。在银行业市场化进程获致更多进展以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服务收费冲动应该受到一定制约。 2004年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一年。尽管收费可以带来很大一笔收入,但看上去仍然无关改制大局。所以,它们现在急于要做的,应该是想方设法做好改制工作,而不是挖空心思找辙收费。 银行“善意”让步 《经济日报》2004-04-08 近日,处于借记卡年费漩涡中心的两家银行:农行和工行终于作出反应,表示将会调整原来“一刀切”的借记卡收费计划。 无论这借记卡年费收得有没有道理,但银行在此项改革中确实有操之过急之嫌。有人甚至称之为“旁门左道型”的盈利方式,认为此举的确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但也会弱化银行苦练内功的利益驱动,从长远看是于银行业不利的。设法吸收到充足的储蓄,谨慎规避贷款风险,并逐渐具备鉴别高成长行业的投资眼光,做好做大自己的主业,方是银行盈利的必由之路。 外资银行的同仁建议中资银行,应该真正学习国际的做法,在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对不同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而非借记卡的年费。 银行收费意欲何为?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04-08 银行卡收费事件及其造成的轰动效应至少可以表明两件事,一是四大银行正在以它们的傲慢和霸道培养一个敌视它的群体;二是普通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已经慢慢觉醒,他们不再甘愿被种种“霸王条款”玩弄于股掌之间,退卡就表明了老百姓对于银行的此项“服务”投了反对票。 可以预见,如果四大银行不能在收取卡费的同时在改善服务和治理结构上取得进步,它终将会被广大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老百姓所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