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炒房团” 疏而不堵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1日 10:10 经济观察报 | ||||||||||
4月1日起南京市正式实施《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这部细则对购房实名制、期房限转、信息公示等做了严格的规定,被认为是国内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炒作行为最完善的一部实施细则。多数人认为,这项法规的矛头是指向温州购房团的。事实上,受到温州购房团“光顾”的城市还包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在北京,温州购房团到来的消息已使得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
温州炒房团的行动可以追溯至2001年。有专家统计江浙两地流入上海的资金曾达5000亿元左右,其中数千亿资金在沪市房地产上游走。2003年下半年,杭州和上海先后通过或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房产新政策,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之风。 由于近两年国内股市持续低靡,加上银行利率太低,国内游资从股市撤退后,其中相当部分转移到了房地产行业,形成“炒房团”。一般而言游资的负面作用不仅在于它转移了财富,更严重的是,它的介入与撤出扰乱了市场机制正常功能的发挥,放大了市场风险,严重时导致市场崩溃。尤其对本身蕴含风险的不完善市场而言,这种威胁实实在在。类似地,国内游资同样能对不完善的市场带来严重影响。这样的情形我们并不陌生。在前些年的股市中,大量炒股的游资在市场内驰骋而带来非理性的繁荣。在1990年代的头几年,投入建设领域的炒房资金曾严重扭曲房地产市场价格,放大金融系统风险,导致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温州购房团”。对游资本身进行道德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它有存在的合理性。它的趋利性未必比其他市场主体更强烈,它更强烈的特征是无时无刻追寻利益的灵活性。事实上,温州购房人的投资意识一直为人所称道。游资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在一个健全的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游资作为供求之间的润滑剂,可以促进供求的衔接。有效地利用游资,不仅不会带来市场损害,还可以利用游资为经济增长服务。 不过,这种认识更多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即使在市场机制相对完善的一些西方国家,有效控制游资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冲击都是令人头疼的难题。游资是一面放大镜,当市场机制健全时,它参与资源合理配置,导致社会财富增长;另一方面,在机制存在缺陷时,这种缺陷被加倍放大。遗憾的是,任何市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游资的参与往往放大了瑕疵。 就房地产市场而言,价格受操纵过度上涨导致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扭曲,带来的后果是,最终消费者付出的购房款增加,消费受到抑制;最终消费者承受能力降低导致金融机构风险被放大;房地产非理性繁荣导致非理性投资,创造过剩供给;地产价格上涨导致其他行业成本上升。简单来说,房地产市场价格扭曲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通过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两个渠道延展。 已经有迹象表明,房地产价格的扭曲可能影响到其他行业实体经济的运行。在游资集中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华东、华南地区,由于商铺价格上涨,使一些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开店成本增加30%以上。这样的风险传递链条无论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影响有可能因为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而变得相当严重——与某个特定行业的市场机制缺陷相比,这种缺陷无疑更值得我们关注。这种缺陷在近期表现为:某些行业的投资过热,金融体系存在的不稳定等。因此,对房地产市场游资的关注不应该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区域。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机制的缺陷持续存在;另一方面,国民财富的增加产生越来越多具有投资意向的资金。想要修复房地产市场甚至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缺陷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实的做法是,对有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出现的苗头予以控制。这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政府对其实行强制性的外部监管,打破游资对价格信息的垄断,设计制度,拆开游资与其他利益集团的合谋取向。 另外,为越来越多的游资创造有效的投资渠道,将这些游资合理配置到实体经济运行中,这种“疏而不堵”的思路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