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家: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未形成通货膨胀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9日 10:51 中国经济时报

  投资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受到消费需求增长平缓的阻滞,还没有推进到零售消费品价格上。在零售消费品需求比较低弱的情况下,投资品价格上涨不大可能推进到消费品价格上。目前及以后二、三个季度,如果没有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政策调整出现,零售消费品需求不出现明显增强的变化,就不会出现明显的消费品价格成本推进型上涨。

  袁钢明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2%。这一升幅已达到物价上升控制线。这种连续3个月的物价上升,不像是偶然因素引起的季节性波动,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态势的严重关注。

  投资品价格从2002年年底起开始上升,随后钢材等主要投资品价格猛烈上涨,同时消费品价格指数也开始缓慢上升。从那时起,很多人就已经敲响了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的警钟。2003年一季度,钢铁价格同比上升5%,市场热销的一些钢材价格上涨10%-30%左右,水泥、电解铝、化工原料、橡胶等原材料价格跟进上涨,加上国际油价早先上涨所推动起来的燃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投资品价格全面上涨浪潮奔涌而来。投资品价格飞涨的背后,是猛烈扩张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骤然增大的银行贷款和货币量增长。不少学者早已发出预警之声,贷款和货币量高速增长以及已经出现的局部投资过热,推高投资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按照一般经验,投资品价格上涨半年至一年左右以后,必然会推进到消费价格,形成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现在一年时间已经过去,对消费价格指数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消费价格并不是钢材等投资品价格上涨所推升起来的。

  一年来,钢材等投资品价格上涨没有对消费品价格形成成本推升效应。在去年钢材等投资品价格刚刚上涨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似乎消费价格很快就会被投资品价格上涨全面推升上去。自2002年1月起消费价格指数紧随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由下降转变为上升。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异常迅猛,一些地方出现房地产涨价热潮。家电等厂商呼喊不堪承受钢材成本增大压力,价格上升形成声势。但是,消费品市场不随厂商所愿变化,使用钢材等原材料的消费品价格没有涨起来。2004年1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中与投资品价格有关的主要消费价格持续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交通通讯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1.9%和1.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家具等凡是与使用钢材等原材料有关的最终消费品价格都持续下降,与钢材关系最为密切的家用电器和交通通信用品价格下降幅度最大,1月份分别下降5.4%和8.4%。金银珠宝、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燃料价格上涨,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没有多大关系。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但这两项零售商品很大程度上属生产资料,不能成为投资品价格上涨已经推进到消费品价格的确切证据。使用钢材等原材料的消费品价格,没有被上升的钢材成本推升上去,而是被市场上平缓冷淡的消费品需求和激战不息的市场竞争压力压退了下去。

  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食品价格指数在消费价格总指数中占约30%的很高权重,其大幅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指数影响很大。食品价格中的鲜菜价格自2002年8月起就出现大幅度上涨。鲜菜价格在食品价格指数中权重不大,估计约占10%,但其上涨幅度很大,对食品价格指数产生很强影响。2003年前9个月,非食品价格分项指数未出现明显上涨或和以前一样持续下降,这期间消费价格总指数缓步上升,主要是食品价格特别是鲜菜价格上涨所推动。9月份以后各项食品价格全面上涨。11月份以后,粮食价格上涨10%-14%以上。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当月,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升8%和3%。粮食价格及食品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形成重要影响。在非食品价格普遍下降情况下的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不会是粮食消费需求增大所拉升起来,也不会是投资品价格上升的成本推动。粮食价格上升,与货币量快速增长及经济热度升高的宏观经济变化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起因于粮价过低、粮食减产、粮食供给有可能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所引发的市场波动以及为缓解供给不足矛盾所作出的供给调整,也含有支持农产品价格上升、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意向。目前我国粮食产出增长和供给调整能力很强,不大可能出现长时期难以弥补的粮食供给缺口。粮食增产措施可以使粮食供求缺口很快减少或消失。当前粮食价格变动受到粮食供给少量缺口的影响,不是粮食持续严重短缺的恐慌性危机,不会发展成为粮食供给持久不足的供给短缺型通货膨胀。

  服务价格上升对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起了作用。1月份服务价格指数上升2.9%,这种上涨也许与投资品成本上升有关。行政性和垄断性服务经营单位的成本及价格受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制约程度不强,容易采用行政或垄断调价的办法将投资品价格上涨成本转移出去。服务价格上涨具有很强的行政可控性,为使服务价格上调不对消费价格总指数产生明显推升性影响,服务价格上调往往选择与消费总指数上升势头错开的时机进行,可以在商品价格总指数上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上调,或者在商品价格总指数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压下不调。最近,国内燃油价格行政性大幅度上调和服务价格上调的情况相似,虽影响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但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有关部门对当前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态势并不担心。

  居住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影响不可忽视。居住价格在消费价格总指数中的权重可能很小,上升幅度也不大,对消费品价格总指数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居住价格背后是能量巨大的房地产价格变动,存在着对消费价格总指数变动的重大影响力。居住价格自2002年10月起由下降转变为上升,2003年3月同比上升到2%,11月至2004年1月上升到3.1%、3.5%和2.8%。居住价格上升略快于消费价格总指数,可能是当前消费价格总指数中的一个先行变动分项指数。房地产价格于2002年3月先于居住价格一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同比上升4.3%2003年3月以后大多数时间保持5%左右的上升幅度。居住价格变动与房地产价格变动直接相关,居住价格上升很可能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升有关,因而很可能是投资品成本推动效应的表现。但从房地产价格先于钢材价格上涨的变化情况来看,两者相互关系,不是房地产价格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成本推升上去,而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被先行上升的房地产需求及价格拉升起来。2003年以前房地产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不可能是还未上涨起来的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推升上去的。2003年以后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急剧上涨,但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出现像钢材上涨以前那样大幅度的上涨。钢材水泥等建筑成本上涨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力并不很强。购房贷款放松、土地成本上涨、投机追涨炒作以及房价上升预期等因素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力量,比钢材水泥等建筑成本上升的推动力量强得多。一年来房地产价格总指数仅比上年提高了不足1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价格上升变动,不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钢材等建筑成本上升的影响,而是主要来自于需求方面购房需求持续增大的力量。房地产需求增大,将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大幅度拉升上去,而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没能将房地产价格推升上去。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表明钢材价格上涨只是挤压了房地产投资商的利润。目前房地产需求强度大到了将建筑钢材价格大幅度拉高的程度,引发钢材生产投资大规模扩张热潮,但没有大到使建筑钢材成本上涨轻易转移到最终价格、导致房地产价格明显上涨的程度。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房地产需求对房地产价格的压力,形不成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势头。

  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3%,主要受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与经济热度升高没有多大关系,不表明经济热度升高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加重。非食品消费品价格变动一般来说与经济热度变化有关,但这类消费品价格没有随投资热及投资品价格上涨而上升起来,家电设备、日用品等零售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表现出零售商品消费需求减弱所形成的下压压力。零售商品消费需求不强,去年商品零售额增长9.1%,今年前2个月增长10%,低于2000年和2001年同期增长。剔除食品价格的核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表示的是受经济热度变化影响的价格变动,目前可能处在0上下或负数低位上。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升表示出食品价格推升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但核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降表示出与商品消费需求减弱有关的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

  投资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受到消费需求增长平缓的阻滞,还没有推进到零售消费品价格上。在零售消费品需求比较低弱的情况下,投资品价格上涨不大可能推进到消费品价格上。目前及以后二、三个季度,如果没有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政策调整出现,零售消费品需求不出现明显增强的变化,就不会出现明显的消费品价格成本推进型上涨。对于当前投资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需要注意的不是投资品价格对消费品价格的成本推进效应,而是投资品价格上涨所表现出来的投资热度高涨及其态势变化,需要研究这样的投资热度是否已经过热,这样的投资品价格高涨将会给投资活动本身及宏观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