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空前重视 耕地撂荒需提高种粮收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8日 16:50 南方周末 | ||||||||||
庞瑞锋 春耕时节,国务院的红头文件来了。针对我国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日前国务院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对土地撂荒复耕问题,此次通知的口气之严峻,措施之具体,可谓前所未有。
通知要求:“县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分析耕地撂荒的原因,制定撂荒地恢复耕种计划,解决恢复撂荒地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乡镇领导要带领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一户一户地查,一块地一块地落实,确保按时播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检查督促。对因工作不力出现大面积耕地撂荒的地方,必须予以纠正并追究县、乡主要领导的责任。” 这种凝重语气所传达的明确信息是,由于事关春耕生产和粮食增产,耕地撂荒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空前重视。它实际上与前一段中央要求清理开发区、制止违法乱占耕地的精神一脉相承。 最近几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和粮食库存的大幅减少,已经引起了高层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温家宝总理、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重视粮食生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粮食安全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如果耕地大面积抛荒仍然继续,则直接影响到粮食增产。因此,除了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外,为便于落实,对如何解决耕地撂荒问题,通知也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比如,针对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有关减免农业税、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再如,通知要求“要依法推进土地流转,减少撂荒现象的发生”;“在摸清情况和原因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缺少资金的,金融部门要提供小额信贷;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撂荒的,要求县、乡级政府尽快帮助农户抗旱排涝,恢复生产。 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相当积极。如果执行到位,肯定有助于减少耕地撂荒。不过,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认真分析撂荒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由于地域不同,撂荒的原因也有所差别。简单区分之,大概可分为两类:被动的耕地撂荒和主动的耕地撂荒。前者主要是由于气候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如果地方政府救助措施得力,解决此类撂荒相对容易。后者则与种粮的经济收益有关,大部分撂荒可归入此类。 如果农民能够从种粮中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可能不用教育,农民也知道精耕细作,爱土惜地。至少应该承认,农民也是经济人,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比较,也需要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但现实情况是,最近几年粮价一直低迷,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走高,虽然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种粮的经济收益并不高。当打工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时,大批青壮年农民弃地不种,涌入城市。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耕地撂荒在最近几年才大面积出现。 提高种粮收益,大概有几条路可循,比如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控制或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或者推广优质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实际上,中央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多着力于此。 当然,可考虑的还包括提高粮食价格。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但是,中国的粮价并不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粮价上涨前的几年间,中国粮价一直处于低位运行。用经济学的术语,粮价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结果是粮食产量下降,供需出现缺口。 所以,在解决弃耕现象上,政府还应进一步放松对粮食市场的干预之手,让价格真正能发挥出市场信号的传导作用,使粮价回升到均衡水平。粮价涨上来,对解决耕地撂荒和粮食安全问题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