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京沪吸引外资角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 09:3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陈墨

  尽管北京上海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无意于剑拔弩张地指向对方,但彼此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压力。北京尤其如此:

  北京市外经贸委有关官员在谈到本市招商引资不利因素时称: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北京市大规模吸收外资还存在一些障碍因素。水、电、气、热、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较高,相对提高了投资者的生产成本,特别对制造业吸收外资带来不利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吸引外资进展较慢,服务业吸收外资规模有限,难以较大幅度提升北京市吸引外资的规模。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招商优势突出,而北京市目前尚缺乏与周边地区良好的产业协作关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京市的引资优势。”

  吸引外资上海领先

  截至2002年底,上海利用FDI项目数占全国总数的6.5%,合同外资额比例为10%,实际利用金额比例为8.4%;与之相比,北京的相应比例分别是4.3%、4.4%和4%,显然,上海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大于北京。

  根据对外贸易统计年鉴及京沪两地有关统计,1990-2002年,北京平均外资项目规模为100.41亿美元,上海为145.05亿美元,上海高出北京约45%。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葛顺奇,通过借鉴贸发会议编制的内流FDI业绩指数分别对两地吸引FDI的业绩进行计算,得到1992-2002年北京和上海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值(见表1),两市的平均值北京为1.3,上海1.7。这表明,过去10年,上海外资业绩水平优于北京。

  从两市的业绩指数变化趋势看(见图1)。经过几番交替,2001-2002年,上海业绩指数重新领先于北京。

  北京的不足在另一处得到验证: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最近2年跨国(跨境)投资往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

  该中心主任王志乐说,“截至2002年,京津经济带实际使用外资349亿美元,占全国总量7.78%,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使用外资1142亿美元,占全国25.5%。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起,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使用外资数量占全国的比例超过25.5%,2002年竟然达到33.25%。从1979-2002年,全国批准的合同外资额为8281亿美元。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合同外资金额2370亿美元,占全国总数的29%;京津经济地区合同外资金额681亿美元,占全国总数8%。2001年和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合同外资金额分别达到全国的40%和43%,而京津地区则减少到7%和6%。”

  究其原因,王志乐说,首先,长江三角洲经济规模巨大;其次,长江三角洲产业基础更为深厚;第三,长三角地区跨地区合作更自觉,更协调。

  上海周边拥有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特别是长三角各地产业结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很多制造业类的跨国公司将总部选在上海正是看中这点。

  上海还拥有北京不可比拟的港口。据交通部数据,2003年1-9月,在货物吞吐量上,上海港是天津港的近2倍;在集装箱吞吐量上,上海港是天津港的3至4倍。

  上海的金融条件也明显优于北京。虽然北京是国家政策发源地和全国大多数银行的总部所在地,但上海拥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三大金融市场。据悉,全国最早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曾有8家将总部选择在北京,但却都相继迁到了上海和深圳,如今北京只剩下了一家。2001年,还出现了四大基金管理公司集体搬离北京的现象。目前,工行票据部、中行数据信息中心、建行信用卡部、华夏银行信用卡部也都已经搬迁到上海(见三版图2)。

  引资潜力各有千秋

  葛顺奇还对北京上海两地吸引外资潜力作了比较。

  他分别选择了1995年和2001年的7个变量,作为评价区位吸引FDI的潜力指标。分别是:人均GDP,过去10年实际GDP的增长率,出口占GDP的比例,每千人拥有的电话数,人均电力消耗量,R&D支出占GDP的比例,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7个变量中,人均GDP、过去10年实际GDP的增长、人均电力消耗等变量上海明显优于北京;R&D支出占GDP的比例、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两个变量,北京明显优于上海。另外两个变量京沪差别不大。两地平均值大致相当(见表2)。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和上海都将吸引“《财富》500大”企业投资以及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研发机构作为工作重点和宣传重点。

  从这角度看,两地可谓各有千秋:

  从项目总量上看,2002年度《财富》500强的137家企业以及曾入围500强企业共166家,在上海投资了730个项目,超过了北京的2倍。

  这些大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的投资行业和规模不同。社会服务业和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外商投资北京的热点;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制造业基地之一,属于世界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在上海投资的就有61家,涉及石油化工等重型工业的投资相对较多。这些项目普遍呈现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见三版图3)。

  到目前为止,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数量,上海53家,北京24家;投资性公司,上海89家,北京137家(占全国60%以上)。

  葛顺奇认为,北京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担负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数目多于上海,得益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区位优势。对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其投资规模大、项目多、范围广,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地和当地政府沟通与联络尤为关心。在北京设立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可以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最高政府部门,便利地和政府高层沟通,快捷地获得政经信息,这是上海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截至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有一定规模的研发中心,北京有50家,上海是42家。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数目是全国各省市中最多的,而且增长的速度很快,2001、2002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19家R&D机构中,北京就有15家,这正说明R&D机构有最强烈的知识资源趋向性。

  京沪两地研发机构各有特点:

  在北京研发机构的70%致力于IT行业,生物医药占到12%,而在上海化工和汽车业则是主力,共占到将近60%,IT业的研发机构约占20%。

  葛顺奇说,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两地间行业分布的不同,反映了京,沪两座城市不同的优势和行业对研发投资地点的偏好。中关村及其周围院校的高素质科技人才,使北京以研发实力著称,而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之快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可以更快捷地获得各种科技资源。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的动机主要是迎合市场的需求,协助母公司的生产采购,而上海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心,为跨国公司开展的业务提供了相当完整的供应链,研发机构设在上海,可以很便捷地和它们的合作伙伴进行接触交流,从而将研发,技术方案的实施,产品销售进行有机的结合。

  软环境角力

  软环境建设是京沪两地吸引外资的工作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双方竞争的着力点。

  据北京市外经贸委消息,从1999年开始,北京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到2002年底,已有23名著名跨国公司总裁被聘为北京市市长高级顾问。每次会议前后,这些顾问会就北京发展的重要领域提出建议和意见,北京市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对这些意见给予答复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

  从1997年起,北京每年还召开一次市领导与跨国公司在京投资企业总裁及各国商会会长的座谈会。借此,市领导直接听取跨国公司代表对北京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协调解决他们在投资、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北京也分别出台专门规定,给以支持。

  如今,北京18个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都设立了“一站式”办公,采取联合审批、控制时限的审批办法。2002年1月起,开通“外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开始免费为外商办理企业审批和登记手续。

  此外,北京还构建了一套外资服务监督体系,颁布《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管理办法》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市范围的外商投诉网络。

  目前,北京正着力积极向国家争取给予承担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进出口贸易和资金调配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逐步完善北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政策,在金融服务、人员雇用、外籍人员出入境及在京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研究关于促进跨国公司在京设立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结算中心的措施。

  来自上海市外经贸委的消息称,目前,上海已经明确提出了营造“亲商、重商、便商、利商”投资环境的要求。将充分发挥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职能,着重在政策导向和协调服务两方面进一步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跨国并购的投资环境。

  上海将按照WTO的要求,从“先试先行”试点城市的实际出发,大范围、宽领域地开放产业,特别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咨询、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并鼓励外资进入产业性领域、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领域。

  上海制订了《关于外资并购本市国有企业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以强化跨国并购的可操作性。

  政府相关服务方面,上海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内容。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要从侧重于事前的审批向侧重于事后的管理、服务转变,把审批项目的过程作为协调、服务和优化投资环境的过程。

  政策上,上海制定并及时调整《上海市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目录》和《上海市外商投资产业布局导向》,引导外资向“1+3+9”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4+1”(四大产业基地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产业基地和“5+1”(5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该市还出台《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暂行规定》和《上海市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若干意见》政策,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外商到上海设立投资性公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