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导演2003货币政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 18:35 千龙新闻网 | |||||||||
出生于1947年1月1日。曾就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2000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她是当今国务院14位正、副女部长中的一位。从银行起家,亦有不错的学术背景
周小川上任央行行长后,她的工作从主管研究调整到主管货币政策,从此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货币政策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频频出招。 2003年4月,银监会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得以专注于货币政策,作为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是“天降大任”。 面对挑战,吴晓灵开出三重药方: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央行保留商业银行执行央行政策的检查权;在货币信贷信息和监管信息上与银监会做到实时共享。 6月,以周小川为主席的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懂宏观、通金融、学者型的吴晓灵身在其中,媒体认为这是“央行在调整人力资源架构后,其货币政策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协调性向好的一个信号。” 火热的7月,吴晓灵给同样火热的贷款增长泼了一盆凉水:必须高度重视贷款持续高增长可能存在的长期性潜在风险,注意防止贷款增加过多对今后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8月,在实行金融分业监管后,吴晓灵建议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机制,使央行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判断结果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同。此项建议为培育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指明了方向。 她的一句“我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能够比较多的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来吞吐基础货币,来调节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让国内外投资者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她强调“人民银行建立信贷登记系统并不意味着要垄断,而是希望建立独立于人民银行的第三方的股份化的公司。”让遭遇信用“瓶颈”的民营信用公司比较明确地了解了央行的动向,一度尘嚣甚上的有关“中国信用体系建设面临严重紧迫性”灰暗气氛立刻云开雾散。 2003年,对于主管货币政策的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来说是忙碌的一年,儒雅谦和的她穿梭在很多金融改革话题的研讨会、论坛、峰会上,但她发表的重要观点却是掷地有声;2003年也是个硕果累累的一年,很多专家认为,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对于经济的调控更加市场化、规范化,政策意图更加清晰,这是金融发展史上没有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