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逃废银行债务损失每年1800亿 国民信用体系待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10:58 南方日报

  企业或企业经营者信用的欠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昨天结束的首届中国企业信用经营高峰论坛上,广东省企业联合会会长罗伟光透露,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我国每年因逃废银行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在1800亿元;国家工商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由于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约有55亿元;因为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各种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等增加的财务费用大约达2000亿元。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在出席论坛时说,现代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最新实践表明,信用也是一种资本,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说土地、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货币为基础的物力资本,连同以知识、技术、经验和信息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硬实力”的话,信用资本则是能够给一个国家和企业带来长期回报的“软实力”。

  信用资本是资本形态发展第三阶段

  陈东琪从资本形态的变化发展入手,分析了物力资本、人力资本、信用资本这三大资本形态的产生发展过程。他认为,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早期资本的典型形态是体现在土地、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货币等物质形态上,是人自身之外的物力资本,这是资本形态发展的第一阶段。进入信息化推动的后工业社会以后,特别是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资本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单一的物力形态向物力形态和人力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变化,出现了代表资本形态发展第二阶段的人力资本。

  随着市场化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特别是随着经济货币化、虚拟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贷范围日益扩大,交易和交往的未来兑现行为日益普遍,无需面对面的网上交易和交往行为越来越普及,逐步形成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代表资本形态发展第三阶段的“信用资本”。信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个人和国家来说都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信用的建立和不断积累,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能够创造价值财富的资本积累。

  陈东琪说,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市场经济都走过了从物力资本到人力资本再到信用资本的变化历史,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同样要走这样的历史道路,只是所用的时间和路程可能会短一些。如果说物力资本、人力资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硬实力”的话,信用资本则是能给一个国家和企业带来长期回报的“软实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资本的存在是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没有信用资本,没有银行愿意给你信贷,你的股票和商品没有人买,合作者和客户跑了,所有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新的国民信用体系应尽快建立

  针对信用缺失已成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陈东琪认为迫切需要加快建立一个新的、完整、可行、有效的国民信用体系。

  这个“新国民信用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信用体系?陈东琪认为,这个体系在内容上应当实现全覆盖,在空间上是规则一致的统一系统,在时间上是前后继承的延续体系,在使用上是为全社会共同利用的共享体系。

  陈东琪说,近年来一些地区和机构进行的信用体系建设大多是有选择的,征信范围和对象只局限于某个狭窄的部门、领域或地区,其最大问题是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对象的充分流动性特征。今后应当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惟一“国民信用网”,使任何征信对象无论身居何地,只有一个在全国通用的征信号码,以解决因征信对象流动和变化造成的信用信息不对称和错失问题;征信范围应当是全局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征信对象包括所有国民、所有企业;应当打破条块分割,超出部门、地区界限,摆脱部门、地区狭隘利益的影响,在全国实行互联互通,实行完全的联合、统一;无论是征信对象的列入、信用数据的征集和采用等都应当由一个全国统一的部门或机构统一管理,以防多头领导、多头管理下的行政干预和扯皮。

  这样的信用体系应当由谁来建设?陈东琪认为,在建设的初期阶段,政府可以发挥启动作用,如制定规则、进行必要的组织等,更多的工作应当由政府委托或授权社会中介机构来做。社会化的国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也要社会化,政府不能成为国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因为政府的信用首先应当受到监督。  

本报记者 孙国英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用体系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