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意外险欺诈为何屡禁不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10:16 中国经济时报 | |||||||||
-袁幼鸣 近日,央视经济频道播出调查报道《航空保险单“保险”吗?》,揭露我国航空人身意外险服务存在着触目惊心的欺诈问题。博弈论认为,一锤子买卖属于一次性博弈,建立不起诚信;只有连续交易(反复博弈)才能建立诚信。但航空意外险日复一日销售,误导和欺诈却一天接一天进行,已令博弈论有关诚信的理论“失效”。
大家出门旅行,几乎人人都以为,购买了航空意外险,便把责任心和爱心留在了地上,有的人为此还习惯于上飞机购买数份保单。实际情况却极其可能并非如此。眼下乘客出行仍高比例购买手写的所谓“航空意外险报单”,但起码在2003年3月保监会出台规定“所有的航空意外险都必须由电脑出单,不得由手工来填写”后,只要旅行者所购买报单属于手工填写,基本上可以肯定其无保险效力。因为或者是保单底单根本没有报到保险公司,或者代理人干脆卖的是假报单。 其实,航空意外险市场存在的种种欺诈早就存在。在2002年“5·7空难”发生后,就有专家从保险核查中发现存在伤天害理的事情——乘客即使买了真的保单,正本随人上了飞机已毁,底单没有报到保险公司,家属照样得不到理赔。 航空意外险服务为何缺德至此?分析发现有以下具体原因: 一、保险公司难辞其咎。代理人不报底单,一些人甚至制假固然可恶,保险公司同样难辞其咎。国际保险业销售普遍采用代理制是事实,但这绝不是中国内地保险公司不对代理人严格管理的理由。不仅只是管理不严,虽然尚无证据表明,但保险公司存在故意不回收保险底单的利益动机;有证据显示,为赢得市场份额和利益,保险公司以低价大量批发保单给代理人,起码客观上纵容了代理人不报底单行为高发。 实行电脑出单后,为了在联保以外多“独吃蛋糕”,保险公司将“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卡”、“旅游保险单”等种种短期意外险批发给代理人,混充航空意外险出售,无疑属于利益驱动之下,蓄意化解监管、偷梁换柱之举。 二、保险监管不力。社会公众不了解航空意外险市场欺诈盛行,保险监管部门应该知晓。事实上,2003年3月以后实行航空意外险电脑出单,就是保险监管部门针对市场问题采取的监管措施。平心而论,这是好的举措,但常识告诉我们,针对监管措施,被监管对象完全可能以种种办法逃避监管、化解监管。监管的应有之意是反逃避、反化解。 面对新情况,监管部门必须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置,方能算得上尽到了监管职责。手写“航空意外险报单”泛滥,只能证明保险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没有别的解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人能凌驾于基本原则之上。航空意外险市场“反经济学”、“反博弈论”现象之所以能在不短的时间内存在,惟一的依靠是公众不知道真相。现在真相大白,正雄心勃勃吵嚷着海内外上市的中国保险企业要想融资发展,若不知自律岂不可怕?“商人”靠不住,那么,监管部门能不有效制止保险公司只求利益最大化、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吗?监管不仅是发文件,还应有更加严厉、有效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