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英汇津不服政策变数水土 福州长春两燃官司烽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1日 08:2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边是官司,一边继续投资,这是英国汇津的窘境,但在新投资的福州项目上,它又碰到了老问题。

  2004年3月,福州市正式审批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福州汇津水务有限公司。记者从福州市工商局查询的资料获悉,该公司由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白眉水库建设有限公司与维京群岛汇津中国(福州)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投资总额2.45亿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元人民币,注册资本2.3亿元,其中外方出资1.656亿元。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和销售自来水、配套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与自来水生产、经营和管理相关的技术服务等。

  外方股东维京汇津,其控股股东是英国汇津水务(世界三大水务集团——泰晤士水务麾下的公司)。

  打包策略

  3月29日上午,记者找到了福州汇津水务在工商局登记的住所。在该住所门口,挂着福州开发区白眉水库建设有限公司的铭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州汇津水务的注册地就在此,但是主要是开发区的自来水厂在具体操作合资项目。

  经过数番辗转,开发区政府一官员向记者细叙了该项目的前因后果。

  1990年代末,由于福州进行内河整治,造成闽江污染严重,位于闽江下游的开发区,主要依靠闽江水源,对此,开发区人大代表提案,要求解决水源问题,因此,区政府投资1.2亿,建立了第二水源白眉水库,日供水量达到10万吨。

  “在这1.2亿元当中,大部分是银行债务,达八九千万。”该官员说。

  此后,随着福州东扩南移战略的施行,开发区承担了长达10.08公里的江滨路建设,投资5亿多,而且建设青州大桥、城市创卫的污水处理项目也落在开发区,这对开发区而言,财政负担的压力非常大。因此,政府考虑盘活国有资产,自来水公司和水库成为首先考虑的对象。

  该官员说:“我们将水库和自来水公司打包,与外资合作。”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白眉水库和自来水公司的资产总计2.1亿元,其中1.5亿元的资产转让给汇津水务,剩余6000万元作为中方投资入股,占福州汇津水务28%股份,维京汇津则以1.5亿的资产加上一部分资金占其72%股份。此次合资完成后,政府将从中获得1.5亿元的现金。

  目前,开发区的水价是1.1元/吨,合资公司成立运营后,将会提价到1.45元/吨,据了解,在目前的用水结构中,工业用水占75%水价的提高将直接造成工业企业成本上升。“一方面是顾及合资方的投资收益,一方面是开发区内的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如何消化,政府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达成一个平衡。”该官员称。但是他认为,政府退出公用事业后,能够更好地充当裁判角色。

  据自来水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自来水公司年供水量2000多万吨,水价提高将至少为合资公司带来700万的收益。

  “即使是外资进来,水价也需要经过听证会等一系列程序,不可能随便说涨就涨,毕竟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上述接受采访的自来水公司员工表示。

  项目变数

  该官员表示,合资项目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按照国资委、财政部3号文件规定,国有资产的转让,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确认以及在规范的产权市场上市交易。因此,与维京汇津水务的合作,仍然存在变数。

  该官员口中的“3号文件”,指的是2003年12月31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据其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在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一般采取拍卖、招投标方式如果只有一家竞争才能够采取协议转让——这意味着开发区与维京汇津水务的协议转让不符合政策有关规定,因此可能无效。

  在维京汇津和福州开发区的合作项目中,包括两块,一块是1.5亿资产的出让,另一块是合资项目,要上市交易的是1.5亿元的资产。

  “但实际上这两块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拿不到1.5亿的资产,合资就无从谈起。”该官员称。

  一旦上市交易,就面临着其他竞争对手半路杀出的可能,到时候价高者得,汇津水务的辛苦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前置条件来甄选,如管理运营的经验,注册资本的要求等。”林表示,“一切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该官员坦言,要实现设想中的合作,两方面的工作需要省政府支持,第一是对于自来水厂及水库资产评估的确认,这需要省政府出示有关文件;第二是上市交易程序的审批。

  至于为何会遭遇政策瓶颈,该官员表示,主要是项目运作的时间太长,当初谈判时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今天的政策。

  上海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认为:“汇津的这个项目感觉还缺乏一种市场的概念,所以就存在不合法的一个状态,因而3号文件对他们这个项目是不利的。比如在谈判中有一个公允价格的问题,即福州方面与汇津水务所谈的价格是否是市场所公允的价格——按照一般的国际规则,即所谈的价格是否是最合理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一个标准。如果通过产权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招商多家进行竞争就是一个公平的价格。”

  他表示:“3号文件非但不会对未来与外资的合作产生阻力,反而有利于推动国内水务市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应该说,3号文件的出台对之前一些不太规范的项目有比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有利于以后的规范操作,而且以后一旦外资都适应了这种规范的操作就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且,这是一个对投资者和招商者双方都有约束的文件。”

  据称,汇津水务3年前就已经试图进入福州水务市场了。

  在和汇津水务接洽前,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曾经与另外一家国际水务巨头中法水务洽谈过合作。

  “时间顺序是这样的,我们最早是和汇津水务谈判,后来谈不拢,找了中法水务谈,谈了一年多,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于是和汇津又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该官员用手在空中划了一条直线。

  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是法国苏伊仕水务集团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共同成立的企业。1985年,中法水务登陆中国澳门,1986年进入中国内地。17年来,先后与中国内地14座城市的17个项目建立合作关系。

  和汇津水务的第一次谈判,该官员是谈判组的成员之一,“那是1999年的时候,我们在深圳和汇津水务谈了半天,就结束了”。

  谈不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汇津水务提出了类似固定投资回报的条件,即如果达不到一定的供水量,政府要给予补贴,由于在这一点上存在分歧,双方不欢而散。

  这次谈判的时候,汇津水务再次提出同样的条件,“但这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

  该官员向记者证实,在双方最后达成的协议里,没有对供水量做硬性要求。但是,记者注意到,开发区还是作出了妥协让步,即答应合资公司运营后,水价从现在的1.1元/吨提高到1.45元/吨。

  (本报记者丁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

  “洋水务”的“长春官司”

  政策的变数让汇津水务有点“水土不服”,此前,其与长春的合资项目一度闹上法庭。

  2004年2月底,长春汇津北郊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长春汇津”)行政诉讼进入二审程序,该诉讼的原告是长春汇津,而长春市政府则被推上了被告席。

  2000年3月8日,长春市排水公司与汇津公司签署《合作企业合同》,合同约定,排水公司将长春市北郊污水处理设施的在建工程合项目所需的全部土地使用权以5000万人民币作为出资,汇津公司以3.2亿人民币投资建立并经营中外合作企业——长春汇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期限为20年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39万吨/日,污水处理费为0.6元/吨。同年7月14日,长春市政府颁布《长春汇津污水专营管理办法》。2000年底,该项目投产后运行正常。

  然而,2003年,长春汇津在追讨污水处理费的过程中发现,长春市政府在2003年2月28日废止了《管理办法》,汇津认为《管理办法》是政府作为支持污水处理企业而做出的行政许可和行政授权行为,废除《管理办法》等于摧毁了长春汇津成立及运营的基础,长春市政府单方面取消《管理办法》,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权力和利益。

  2003年8月21日,长春汇津以长春市人民政府为被告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认定政府废除《管理办法》的行为违法,并且判令政府承担赔偿责任。一审败诉后,长春汇津上诉于吉林省高院。

  长春市政府称:“汇津公司与市城市排水公司所签《合作经营合同书》是一份权利义务不平等,违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具有大量保底条款和固定回报条款的合同书,是一个采取规避中国法律而设定、国家明令禁止的变相对外融资举债的‘固定回报’项目,而《管理办法》是在中外双方极力要求下对这种与法律相抵触的固定回报项目的支持。”

  汇津公司则认为,对污水处理保底量、污水处理保底价格及污水处理费的上调、汇价、电价、税费及额外增收费用等的约定均是现今许多公用事业外商投资项目的特点,若按一审判决以这四项因素判定何谓“固定回报”项目,则目前数以百计已由外商投资的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合同的合法性将备受质疑,许多正在利用同类模式招商引资的公共事业项目将得不到法律保障。

  经历政策变动使得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作为汇津水务的大股东泰晤士水务有何感想?记者多次致电泰晤士公司上海代表处,一位陆小姐让记者留下电话,但是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该公司答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企业老总说道:“在中国投资,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政策的变动太大使得投资商没有安全感。”

  “地方政府逐渐变得理性,过去一些地方为了政绩,吸引外资项目,在引资时做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承诺,最后往往两败俱伤,如今政府在引资的时候会更加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一位政府官员评价。

  除了宏观政策的原因,洋水务即使顺利地入股企业,在实际经营上也会难以避免地会遇到问题,业界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各地自来水公司、水厂尽管亏损,但在当地也都属于“金饭碗”,收入稳定,员工人数多。但是洋水务进入后,一切都变了,因此员工及原管理层故意抵触并不鲜见。

  本报记者 邹愚

  福州报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水务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