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五大争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 16:52 《新远见》杂志 | |||||||||
自从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围绕我国股市问题的争论一直未停止过。其中较大的讨论和争论主要有5次。 第一次发生在1993年上半年,针对当时由于实行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引发的大熊市,在证券业开展了一场“股市如何走出低迷”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导致了我国证券历史上有名的1994年7月的“三大”政策救市。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在股指跌到了三百多点水平时,
第二次发生在2001年春季,由某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股市赌场论”作为导火线,在经济学界、证券业引发了一场大辩论,辩论的问题实质是如何看待中国股市10年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第三次发生在2001年秋季,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失误导致了中国股市暴跌,有人提出“股市要跌到1000点才干净,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的观点,引发了一批学者的反击,辩论的问题实质仍是如何看待中国股市10年发展的成绩和问题。以海归为代表的规范派强调在发展之前应首先解决股市的规范问题,主张国有股减持尽快实施和股权全流通,而以国内券商为代表的另一派则强调国内股市特有的国情,主张在长远的时间里逐步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对股市产生过大的冲击。争论的焦点是国有股减持的价格。 第四次发生在2001年冬到2002年春,国务院暂停了国有股减持,证监会向全国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大讨论,共提出数千个减持方案,但证监会遴选的减持方案仍受到市场拒绝,再次引发股市暴跌。2002年6月国务院停止了通过A股市场减持国有股。但是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搁置并没有让股市得到再度走强的理由,一年多来市场发展的曲折和股市的涨跌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既然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已经摆到桌上,再想逃避是没有用处的,拖延也于事无补,呼吁尽早解决股权割裂问题的呼声日渐增强。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对减持的声音少了,建议推迟减持的声音也少了,在减持的问题上似乎不再有分歧,市场上没有反对的声音,投资者也很清楚,国有股一日不减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牛市行情出现,似乎大家都同意长痛不如短痛。 第五次发生在2003年下半年,由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股市纷纷创出一年来新高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却反常地持续低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股市为何失去吸引力?如何看待股市低迷?中国股市是否被‘边缘化’?”的讨论由此而起。在2003年9月26日“股市为什么缺乏吸引力”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刘纪鹏疾呼最大的危险在于等待,韩志国认为股市问题就是制度问题,李志林再次要求强化市场各方包括管理层的诚信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