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如何营造2004年中国的和谐"九大焦点之亲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 15:57 《新远见》杂志

  历史现拐点

  文/本刊特约记者吴剑

  新中国第四代领导人"亲民政策"的提出,正是对历史跳动脉搏的把握,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之果。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孟子在战国时代当过齐宣王的客卿,齐王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答:"保民而王,莫之御也"。只要维护民众的利益,就没有人能推翻"王"的统治。

  明代文人谢榛曰:"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樵渔者,砍柴打渔的人,就是社会下层的小民。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不关心"民"的利益,更要照顾好社会下层和弱势群体的利益。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哈耶克曾说:"国家这一强制性力量与过去部落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必要再为整个共同体制定统一的目标并集中财富去实现这一目标,而只需要把自己的功能限制在提供公共安全和保障产权与公正规则的实施上。"

  近20余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因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成功而取得质的飞跃,为世界所瞩目。然而,同外科手术一样,任何一种变革都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痛"。

  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分析研究室胡鞍钢等专家曾指出,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将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其突出表现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2003年12月7日,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4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上,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主任汪同三指出,当前总体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政策导向转换不及时、不明确,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

  正如胡鞍钢在国情报告中所说,最近六、七年的改革开放已越来越像一场"零和博弈":在少数人暴富的同时,一些社会群体变成了绝对意义上的"输家"。

  一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实践中,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公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兼顾,反而引发了"公平"问题:对不断扩大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足、对农民耕地利益的侵犯、对国有资产等高价值资源的肆意分享而导致的一系列腐败和"问题富豪"以及失业率上升、城乡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等。有专家认为,这些问题源于20多年来中国社会系统性和结构性矛盾的积累,在GDP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积累和扩散。

  社会经济在越来越明显的不平衡中发展着。历史的车轮在前进中发出异样的声音。

  协调发展,关注民生,已经成为历史进步的客观要求。那么,这一历史使命将如何完成?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刚刚20天的胡锦涛在河北西柏坡提出著名的"三民"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03年11月22日,胡锦涛在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说,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凡是失民心、背民意的问题,都要雷厉风行去改。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

  新中国第四代领导人"亲民政策"的提出,正是对历史跳动脉搏的把握,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之果。

  2003年4月,收容遣送制度因"湖北青年孙志刚收容被殴打致死事件"再一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引起广泛关注。仅过四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废止1982年实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审议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从"收容"到"救助",表明弱势人群的生存问题得到关注。

  居住和迁徙,是人的两项基本权利--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曾赋予中国公民这样的权利,但是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户籍管理登记条例》,却改变了这种权利。弹指一挥,已经45年。2001年,国家计委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五年里废除户籍制度,每个公民都将拥有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

  进入2003,牵动亿万人权益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开始慢慢加速。2003年2月,四川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建立全省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8月,郑州市取消"农业户口"、"暂住户口"、"小城镇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称为"郑州市居民户口";10月,河北省开始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关注民生,尊重人权,维护公平与公正,这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体现。国家领导人的亲民表率向世人展示了一国政府官员所应有的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不仅对中国政坛风气的改变产生着微妙而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现实中国社会的稳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举措仅仅是缓解矛盾、协调发展的开始,亲民政策能否成功,还在于实效和长久。确切地说,一个社会只有通过法律和制度的正式确立,才能将其鼓励的行为普遍化、持久化。亲民政策也不例外,只有真正借助于社会民主和法制的宝剑,通过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梳理,才能从长效上建立起舒缓社会矛盾的通道,才能实现对党风政风的净化,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那么,在2004年,亲民政策是不是能够在法律、制度和社会道德的组合轨道上得以延续?像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号码等直接影响民权民生的法律制度能否更加清晰?亲民行为、人性化管理是否能够成为衡量政府业绩的考核标准,甚至成为最基本的工作意识和工作内容?政府的亲民行为能否真正成为提高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牵引?

  每个热爱这片国土的中国人都在满怀期待地憧憬着、注视着这场历史性的深刻演变。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