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杂志秀之《经济》2004 > 正文
 
《经济》:我国怎样构筑银行业风险防波堤?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 11:03 《经济》杂志

  文/邓智毅

  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准备计提比例都没有达到政策要求,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现巨大准备计提缺口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损失准备金制度作为国外银行审慎经营的一项长效制度,长期以来在化解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制度简单讲就是银行针对各种风险建立起一套及时化解和消化损失的应对机制。过去由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于风险意识淡薄,加上盈利能力的局限,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没有真正建立起这一制度,导致不良资产历史包袱越来越沉重,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近年来,政策制定部门和商业银行越来越认识到损失准备金制度的重要性,相关政策和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对,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出台准备金政策的部门有两个:一个是财政部,一个是银行业监管部门(以前是人民银行,现在是银监会)。过去几年,两个部门先后出台了一些制度和办法。

  财政部2001年5月18日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该通知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计提比例。呆账准备期末余额最高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呆账准备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该通知的进步性在于明确要求“金融企业建立统一的呆账准备制度,不再提取坏账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将以往分散的坏账准备和投资风险准备规定上升到统一的呆账准备制度;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以四级分类为基础,与现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不吻合;二是对呆账的认定做了严格的规定和审批程序,银行没有自主性。

  财政部2001年11月27日又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专项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计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该通知比前一通知的进步之处是按五级分类来计提准备,并明确规定准备分为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不足之处对准备计提比例没有硬性规定,只要求暂在上市金融企业中实行。

  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2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按审慎会计原则,在贷款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要求银行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规定“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人民银行文件比财政部文件要求更高,对尚未识别的风险也要计提“一般准备”。并规定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专项准备包括以下四项准备:对关注类贷款计提2%、对次级类贷款计提25%、对可疑类贷款计提50%、对损失类贷款计提100%;特种准备由银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

  从上述几个通知可以看出,甚至准备金的名称都一直在变化,没有一个规范的叫法。当然这也反映出政策制定部门对损失准备金制度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政策制定也在不断细化。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准备计提比例都没有达到政策要求,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现巨大准备计提缺口。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商业银行自身体制上的原因,还有相关税收政策不配套等外部原因,使得损失准备金制度执行实际上不到位。

  2003年末,中央政府动用450亿元美元外汇储备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付出了巨大成本,以期从根本上改善这两家银行的财务状况。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管理机制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从2004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要按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起损失准备金制度。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都能真正建立起这一制度,就如同建立起一道银行业风险防波堤,银行业长治久安就有了制度保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