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新银行业 > 正文
 
“海南发展银行”何以重生 企业急需解决融资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 11:19 中国新闻网

  2月28日,新任海南省省长卫留成表示,要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海南发展银行(海发行)的重组。

  然而海发行的重生之路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与这家银行相关的债权、债务人、竞争对手、重要客户涉及央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海南省著名企业,这些曾对海发行的历史产生过作用的利益各方,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该行未来的生死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一个死去多年的银行,可能经过重组复活吗?我看很难。”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然而在海南省银监局的一位官员看来,“海发行如同一个在医院弥留的患者,当然应该全力救活。”

  对于海发行的重生,各方的态度莫衷一是,海发行的重生之路并不如想象得简单。与海发行相关的债权人、债务人、竞争对手、重要客户涉及央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海南省著名企业。这些曾对海发行的历史产生过作用的利益各方,仍会影响甚至决定着该行的现在与未来。

  “怪胎”之死

  “省长说要重组海发行,不知道我们的工作会不会快点结束。”作为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的中层管理者,刘敏华(化名)没有想到,竟然在这家“早已死去”的银行一呆就是六年,至今,像刘这样的工行海南分行的员工还有170多人。

  1998年6月21日,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为防止兑付危机进一步蔓延,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进行托管。同一天,刘敏华也以托管小组成员的身份进入海发行工作。

  事实上,海发行的清收工作进展非常艰难。“托管后才发现,不良率高得惊人,贷款只收回一小部分,原来(海发行)的贷款程序非常不规范,大量债务人都已人去楼空。”刘敏华说。

  她回忆,在1995年海发行成立之初,高息揽储盛极一时,五年期存款利息一度高达22%,海发行成立仅一年全行资本营运规模便达86亿元,比开业前增长94.3%,各项存款比开业前增长152%,贷款比开业前增长97.8%。到1997年底,海发行的资金规模发展到106亿元。

  “大量高息存款很难高息贷出。于是不规范的操作大规模出现。”刘说。而更深层的内因是,海发行是国内第一家以改组合并5家信托公司的方式组建的银行,这5家信托机构中只有一家获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的机构,这种“出身”被业内称为“怪胎”。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7年8月,28家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的海南省城市信用社被行政性并入海发行,这被舆论认为是海发行走上不归路的开始。

  “我在1997年年底离开了海发行。”海发行原副行长韩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时,韩预见到未来的风险,遂递交了辞职报告。

  此后的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陆续给海发行提供了40亿元的再贷款,加上此前的“救济”,央行累计投入了100亿元。“大量的再贷款也没有被合理使用,而是用以偿还关系户的存款,如果及时进行风险处置,就不会发生关闭的事件了。”一位原海发行员工说。

  这时,央行、当地政府、债权人、债务人等各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危机开始爆发。

  之后,央行决定不再给予资金支持,而海发行也早已失去独立偿债能力。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央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决心关停整顿海发行。

  “遗体”为何告而不别

  至此,海发行进入了不清盘也不破产的“遗体告别”阶段。

  据海南《证券导报》报道,截至去年底,累计收回海发行人民币贷款本息24亿元,资金同业债权10.5亿元,外汇债权7千余万美元。

  到1998年年底,托管小组已完成绝大部分个人存款兑付工作。但对公存款却一直毫无进展。

  据了解,目前海发行还有约70亿左右的机构债务和同业借款,其中还包括省直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省社会保障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集资买房款。显然,这些跟当地息息相关的利益各方并不希望债务兑付率过低,甚至希望海发行重生。

  “我们报上去了数种机构兑付方案,最终都没有央行批准。”刘敏华说。她透露,讨论较久的一种兑付方案参照了已破产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办法,“兑付按照12.5%的最低比率进行,如果再低于这个比率,我们就只能申请破产。但央行似乎并不希望已投入的再贷款打水漂。”

  方案的结果仍然是不了了之,机构债务至今没有按照这个比率兑付,海发行也没有申请破产。

  在久拖不决的背后,当地政府和研究机构对于复活海发行的热情不断升温,一个酝酿已久的“复活计划”已在去年年底上报央行。

  这个“复活计划”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设计,其中涉及到机构债务的部分的内容是,“原海发行债权大户(1000万元以上)将采取债转股的形式。”

  海南省银监局的人士质疑这一方案,“首先需要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其次还易造成股权过于分散的局面。”

  谁定生死?

  2004年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派员对海发行重生进行专题调研,并在海口召开座谈会。会上央行听取了来自海南省政府部门、企业界金融界的30多名代表的发言。

  据本刊了解,这两位央行人士对海发行的重组表示了积极的态度,其中一位人士称,中国人民银行是海发行最大的债权人,海发行如果重组顺利,央行当年的注资可以得到偿还及回报。

  “对于海发行的重生,除去央行外,其他各方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参加会议的一位人士对本刊说。“一方是热切希望海发行复活,另一方却是冰冷的质疑。会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

  以海南航空、椰树集团以及海南汽车厂为代表的海南企业界表示,希望海发行重生。

  其主要理由是,目前,海南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缺口,但由于本省融资难,企业大量的贷款需要到岛外寻找。

  据了解,1998年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海南金融业造成了致命的伤害,整个金融体系大规模萎缩。关闭海发行后,海南的11家信托投资公司停业整顿,仅有的1家城市信用社也于2002年进入停业整顿。渣打银行和日本住友银行也于2002年撤出海南。

  而随着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逐步加强,“这些银行的省一级分行的贷款权限仅为5000万元,这比很多其他地方市一级分行的权限还小。”海改院人士说。

  与企业不同,海南岛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于海发行的重组却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海南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一年的GDP不到700亿,而全省已有政策性银行2家,商业银行7家,外资金融机构1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4家,再建新银行意义不大。”这位参会人士说。

  这些争论最终成为央行专项调查报告,于今年2月底报央行行长周小川。现在,各方都在等待央行的批复。

  作者 王晨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海南发展银行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