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银行集体躁动?能否助推地方经济待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 11:07 中国《新闻周刊》 | ||||||||||
从去年年底至今,渤海银行、东北振兴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淮海银行等地方或区域银行的新建计划纷纷在媒体曝光。这是1996年国家冰封新建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一波兴建热。 但这轮地方办银行的热潮,能否不辱使命,成为地方经济的助推器,而不是产生新的金融包袱,却是一个待解的谜
2月28日,海南省新任省长卫留成表示要重振海南金融,年内恢复关闭6年的海南发展银行。此前的全国“两会”上,天津市市长戴相龙表示,国务院批准建立渤海银行后,天津将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目前已成立渤海银行筹建领导小组。 与此同时,辽宁省金融办主任葛乐夫透露:“使东北振兴银行如愿落户是今年政府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现在我们正在加紧操作此事。” 而东北最大的港口城市大连也在组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东北开发银行”;先前定址沈阳的“民营瑞丰银行”也因股东的变动而有望迁至长春,东北金融升级已是箭在弦上。 事实上,自1986年作为金融改革试点的交通银行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到1995年中国民生银行获得批准,九年间中国成立了11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后,为了抑制投资过热,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中国的商业银行建设进入冰封期,8年来未有一家获准建立。 “现在封条撕掉了,大家都来争取,希望蜂拥而入。”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评价说。 但这轮地方办银行的热潮,能否不辱使命,成为地方经济的助推器,而不是产生新的金融包袱,却是一个待解的谜题。 新模式的设计风险 摆脱旧模式,以市场化的标准筹建,已成为这几家新银行的共识。 1986年至1995年,国内先后成立的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被称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二梯队”这些银行相当部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控股,常常要为支持地区经济和国企脱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直接受到某些行政性的干预。 “有的银行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小金库。”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说。 而目前新一轮地方银行的筹建,打出了股权多元化的旗号。在明确政府不参股的前提下,天津市长戴相龙近日透露,渤海银行将实行多元化股份制经营模式,股东结构既包括天津的企业、天津以外的国内企业,也包括境外投资者,既欢迎国有企业入股,也欢迎民营私营企业加入。 “初步的想法是,通过重组、引进外资,或者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组成一家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让它重新挂牌运营。”海南省长卫留成也对媒体强调。 为了避免新的银行重蹈地方政府“小金库”的覆辙,创立股权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似乎是这轮银行热的一个特点。然而市场化的股权结构不过是银行良性运营的第一步,谁来设计和掌舵银行,还是一个难题。 作为经营债权债务的实体,银行的经营风险内叠加了市场的风险,利率的风险,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风险,对管理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科学。成立新的银行,产权问题,治理结构问题,人员队伍,企业文化,必须是很内行的人才能建立。”王大用说。 据本刊了解,目前,在各地方银行的筹建过程中,活跃的多是学者的身影。据此前媒体报道,天津渤海银行的公司治理设计,交给了南开大学的“泽尔腾实验室”,而辽宁大学的学者,则成为筹建东北振兴银行的主力研究者。 “他们几乎都没有实际的金融工作经验。方案的可行性很难说。”王大用表示,“另外凑齐一个合格的银行管理团队,这件事情的难度并不比凑足几十亿实收资本容易,因为目前中国的银行家市场是零。” 但这些风险似乎都不能减少地方兴建银行的热情,因为从地方经济的发展来看,它们非常需要有自己“掌控”的地方金融。 “这次地方银行‘冲动’的背景是去年开始,中国各地出现了自1992年、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热潮。”王大用说。 模式不同目的相同 80年代开发建设深圳时,开办了深圳发展银行。90年代初开发浦东时,建立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家的大开发举措,总是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建立相辅相成。 “和它们一样,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要培养自己的造血功能,必须利用市场金融吸收和盘活闲置的民间资本,因此建立东北开发银行势在必行。”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对记者说。 他是辽宁省政府组建的“关于加快发展区域性地方银行”研究课题组的主要牵头人之一。 地方企业融资难似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发改委统计,目前中国共有302万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50%。但这些对GDP贡献不少的中小企业,总资金占有额却仅有20%。 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曲伟对记者算了一笔账:该省金融部门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贷款门槛高。以2000年为例,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额是12.7亿元,只占当年全省银行贷款总额的0.4%多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黑龙江省如果成立地方发展银行,一年至少可以吸储资金40亿元,可以增加在本省民营企业使用贷款28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提出重组也是打出了振兴海南经济的招牌。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率先提出了重组海南发展银行的方案,其副院长郑彪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海南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严重匮乏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严重地制约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当地企业,如海南马自达,海南椰树集团,都期待海发行“复活”。“因此,海南金融业要千方百计为海南企业“输血”,提高海南企业的“造血”功能,进一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郑彪说。 目的似乎都是明确而单纯的,但地方银行的建立真能担负起为地方企业融资的重任吗? 新银行难解地方困境 “全国有几千万家中小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但不是因为缺少金融机构,而是对现有金融机构利用不力。”王大用说。 据了解,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共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十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单纯就数量而言,金融机构并不算少。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各种客观原因,但信用担保体系是很关键的一点。”王大用说。据有关调查,中国中小企业60%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新增贷款的80%都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市)所作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原因,总拒贷额达56.1%。这说明,解决地方企业的融资问题,更重要是制度设计,建立起维持信贷链条最重要的信用体系。 “比如建立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然后国家建立再担保,把这个体系做强做大。或者国家以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做后盾,支持地方的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这些安排如果落实,能解决很大的问题。”王大用说。 因此,对地方政府着力促成,地方企业翘首期盼的地方银行的建立,王大用并不抱乐观态度:“新的金融机构如果缺乏制度安排,组织不好,一样不能解决地方企业的融资问题。” 另一方面,地方经济是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的土壤。土壤的肥沃还是贫瘠,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地方银行的经营业绩。 当初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似乎就印证了地方经济的虚弱和泡沫,最终将酿成金融风险,击垮金融机构。1998年的海南,底子很薄,经济总量太小。大量放贷后隐藏的支付危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外力作用下,几乎毫无抵御能力。 “金融从属于经济,经济决定金融。这是银行机构与地方经济关系的一个铁律。”苑德军说。城市本身的经济生态不好,设立金融机构的另一个可能就是资金外流。 据资料显示,黑龙江省每年新增存款200亿元左右,每年可新增贷款140亿元,但当地企业只能贷出50亿元左右,多余部分都被上级银行收到北京总行,再投入到沿海发达地区。“因为沿海地区的企业赢利前景好,还贷能力高。”苑德军说。 果真如此,这些地方银行的初衷很可能依然是“镜花水月”。 作者 陈晓 王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