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解读浙江经济:混合经济驱动加资本运作助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 10:27 中华工商时报

  解读“浙江经济”(中篇)

  □本报记者 孟怀虎

  有一种说法,“浙江是全国不少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说明浙江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的资本有大量外流现象。大量民间资本从浙江流向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全国各地,铸成了中西部地区的“金饭碗”,使“浙江经济”变成了“浙江人经济”。对此,业内专家和学者认为,资本外流式的所谓“浙江人经济”,其实并不能代表今日浙江经济的主流。事实上,浙江经济远比一些人心目中的“浙江模式”要复杂得多。

  混合经济驱动宁波快速发展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重镇,宁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宁波的腾飞之路既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全体民营战略,也不限于新“苏南模式”的两头在外之道,更不同于青岛经济中的国有成分独强的态势。

  在由中国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报告》中,宁波的结构与制度竞争力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名、第3名。面对这样的排名,一些杭州人和温州人有些嫉妒,可怎么也搞不明白宁波为何有如此的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增长年均达19.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2002年,宁波这个500余万人口的地区以GDP总量1500.34亿元,列全国第12位,人均则进入前4名。2003年发展速度为15.3%,GDP则达到1770亿元。在高速发展中,宁波注重了效益与可持续发展。2003年,宁波工业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继续保持全省老大地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宁波的经济效益得分最高。2003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在长三角15个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3位。

  宁波这些成绩的取得,被认为是源自于宁波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国有、集体、民营以及外资均衡的四轮驱动模式。

  从1992年起,宁波实际上开始了混合发展的探索。1992年起,宁波比较彻底地进行了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至2002年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8.9%。这在当时让许多人惊诧,也让一些人“痛心疾首”。可正因此,宁波的民企与绍兴的民企相似,大多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家底远比温州的家庭作坊要厚,这是宁波众多企业后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经过毫不手软的“摘红帽”改革,宁波又积极引入股份制、公司制。现代企业制度的适时建立,为宁波企业的迅速壮大打下了制度基础。

  目前,宁波个私、民营以及其他的混合型经济实体近30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1.5%。民资、国资与外资携手共进的案例,在宁波不胜枚举。

  2003年手机年销售突破100亿元的波导公司就是一例。“波导”起步时是乡镇企业,成为国产传呼机老大时已是民营资本占主导。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波导”又被国有企业宁波电子集团控股并挂牌上市。如今,“波导”是国有、集体、民营等多方持股的新型混合所有制企业。

  宁波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有(集体)经济在“混合”中增强了控制力,民营经济在“混合”中开始了第二次飞跃,外资经济在“混合”中水涨船高,三者在竞合中提高了各自的竞争力。

  宝新公司是宁波“百亿工程”启动项目之一,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出资54%,浙甬钢铁投资(宁波)有限公司出资12%,加上日本国日新制钢株式会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阪和兴业株式会社联合投资兴建。经过4期扩建,冷轧不锈钢单厂规模为全国第一、世界最大。

  宁波吸引了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等化工行业巨头投资,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在浙江,宁波率先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战略。目前,宁波的引资量超过全省的1/3,为全省最多;在贸易方面,宁波创造的外贸顺差和一般贸易出口额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宁波的招商引资与苏南不同,苏南吸引的外企以IT等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多为候鸟型的外企,存在潜在的迁移可能性。而在宁波落户的外企多为重化工业,具有依托港口的特性,投资成本大,迁移困难。这使得宁波的外企抽资的风险比较小,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与温州市制定的“国际性轻工城”的目标定位比,宁波的发展定位似乎更全面,产业升级更快。宁波已初步形成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汽车、服装、家电和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

  近来的一份统计分析报告,将宁波列入了长三角第二梯度的城市。对此,宁波人似乎不太领情。宁波市经委副主任陈克温说:“从GDP上说,宁波早已进入第二梯度城市。宁波这两年经济发展很快,杭州湾大桥的立项建设,又给宁波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宁波的前景,岂是一个排名可以限量?”

  资本运作助力绍兴民企腾飞

  与宁波不同的是,在2003年8月公布的2002年度浙江非公(民营)企业100强正式公布,入围的100家企业“门槛”为年销售额7.19亿元。令人惊讶的是,谁也没想到一直默默无闻的绍兴竟然有35家民企入围,远远超过杭州的21家和温州的12家。

  几乎是同时,浙江省农调队公布了浙江最发达100个乡(镇)的名单,绍兴共有17个乡镇入围,数量居全省第2,以民企上市著称的绍兴县杨汛桥镇则位列榜首。

  2003年绍兴的GDP达1070亿元,成为浙江第4个千亿城市。绍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长三角15城市中居第3位。

  目前,不大的绍兴市已有上市公司17家。而通过买壳或进行资本控股在海内外上市的,远远超过这个数。通过买“壳”上市等方式,精工集团已控股3家上市公司。目前,绍兴累计已组建股份公司81家。有人预测,未来几年,绍兴可能成为拥有众多上市公司的一流强市。

  这与温州形成对比,至今,温州还没有一家上市民企。

  资本运作为绍兴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资本与财富迅速积聚,上市后企业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为绍兴民企的二次飞跃提供了新的平台。

  绍兴市政协副主席陈建设认为,绍兴的民营经济可分为三块:一块是原生态的个体私营经济;第二块是合资企业;第三块量最大,是近几年改制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绍兴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民营企业的规模、民营经济成分进入的领域不加限制,因此,绍兴现在民营经济不仅存在于工贸领域,还投资办教育、公用事业如供水、医院等。

  从90年代开始,绍兴对国有、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改制,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最大限度地退出;提倡让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提倡技术、管理要素参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到2000年前后,绍兴地区95%以上的企业改制已经结束,国有经济成分从原来国有、集体企业以及乡镇企业全面退出。较为彻底的改制,使绍兴的企业产权清晰、归属明确,建立了现代企业运作模式。

  民营企业成为绍兴的中坚力量后,如何进一步让民企做大做强,绍兴政府又引导民企走上了资本经营之路。

  绍兴各县(市)都由财政拨款成立了上市办,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对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障碍,基本上都由政府出面帮助解决。如政府把集体的股份撤出,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配套服务,帮助他们选择券商等中介机构,组织民营企业家去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资本市场考察等。

  提到绍兴的资本经营,就必须提到杨汛桥。一个面积不足38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2万的小镇,竟然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还有绿洲生态农业等拟上市企业。拥有轻纺城、长江股份和精工科技3家上市企业的精工集团也坐落于此,还有6家企业正在抓紧股份制改造以进入上市轨道。杨汛桥不仅成为绍兴资本经营的经典缩影,更是浙江资本经营的典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浙江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