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4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 > 正文
 
曾培炎:中国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 08:44 经济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徐京跃 常志鹏)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年年会21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致辞。曾培炎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将继续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曾培炎强调,中国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中国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中国政府将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加强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和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将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使之成为集中民智、振奋民心、凝聚民力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马凯认为 必须转变传统的体制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21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年年会上说,只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就能够迎来我国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马凯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加快,可能出现各种矛盾加剧的现象。面对这样一个时期,处理得好,可以顺利地实现现代化,使经济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台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徘徊。我们已经具备了走向前一种前途的国际环境、体制基础和政治保证。

  马凯说,从根本上看,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马凯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环境,要全面推进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宏观调控指导下,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积极推进金融、财政和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王梦奎说 我国在相应调整政策取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4年年会上表示,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发展观念的进步,也是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新动向。

  王梦奎认为,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的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注重农村发展,解决农民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要注重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第二,帮助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国家在扶持落后地区发展方面,还有政策选择的空间,包括加快落后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包括对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第三,注重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第一位的是扩大就业。扩大就业的政策取向是,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式上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第四,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五,注重国内外市场的协调,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促进国内发展。中国将会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中国将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多边和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作者:京跃 常志鹏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发展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