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中国经济增长为日经济复苏帮了大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 13:36 《经济》 | |||||||||
文/J.P.摩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菅野雅明 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风调雨顺。2003年1~11月,日本对华出口额占总其出口总额的18%,而在出口增加额中,对中国的出口占了85%。 目前的经济恢复是设备投资主导型的。正像《经济财政白皮书》所指出的,近几年
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使用在了什么地方?通常对华出口中的大部分被再次出口了,对中国本身的国内需求贡献不大。我们手头的中国国内需求方面的相关统计有限,所以还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但从经济产业省《海外当地法人动向》的调查上看,在华日资企业法人在2002年度中,销售的一半以上(65%)被再次出口到了中国国外,在中国国内的销售比率仅有35%。 但是200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销售额的比率猛增到44%,中国的内需极大地提升了日资企业的销售比率。日资当地法人在中国的销售主要为机械产品,这说明中国旺盛的设备投资是日资企业销售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对华出口的重要产业之一的建筑机械、发动机、钢铁、化学制品等方面看,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展望未来,中国的设备投资将成为日本经济恢复的关键。的确,中国的设备投资有些过热,但2008年北京奥运将使今后2年~3年内的经济不会降温。这些对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对传统的制造业的东山再起,具有新的意义。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要维持这种日中间的分工体制,其前提是日本在生产技术上能一直领先。中国供给能力的扩大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是非常迅速的。日本要在设备生产方面保持领先,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开发,并通过教育改革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通过企业税制的改革来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日本还有必要打开国门让海外的优秀人才来日本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因为制造业的复活而期望制造业增加就业岗位。制造业要在世界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削减就业岗位,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先进国家制造业的宿命。 服务业将在增加就业岗位的扩大上发挥作用。为此,国家垄断的政府服务应该向民间开放,培育新的服务产业是重要的。股份公司应能进入教育、医疗、护理等增长性高的领域,相关的限制应该立即取消。在制造业能够缓一口气的时候,小泉首相在去年大选时提出的“从政府转向民间”的口号,到了立即实现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