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能否变“黄金月”、“黄金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 08:55 经济参考报 | |||||||||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节假日人流集中和运力不足,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曾经火热异常的“假日经济”,而今越来越遭到一些人大代表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 全国人大代表杨涛说,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人们有目共睹,但是,“黄金周”里的游客数量总比平时增加几倍,航空、铁路、公路、船舶运输全面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代表认为,支出增减与假日长短的关联性并不大,却与收入增减密切相关。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长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钱,一般在其他月份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有统计表明,“五一”、“国庆”和春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月份,然而相邻的月份又是最少的。 全国人大代表楼文英说,休假制度是国家福利的一部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他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通过地方立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带薪休假,这样可以错开个人休假时间,根本改变“一窝蜂”似的休假方式。 社会学家认为,国家对休假福利制度的调整也是“以人为本”的良好体现。 一些人大代表建议,要打破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带薪休假制度应该是明智的选择。细分假日旅游市场,年轻人是整个假日旅游市场中具有活力的群体,分析并抓住这部分群体的消费偏好及需求十分关键。 作者:陈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