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指数升势回落 央行强力货币政策引而不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 14:27 经济观察报 | ||||||||||
实习记者 刘兆琼 本报记者 文钊 北京报道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虽然消费物价指数CPI有所上升,但还不到要调利率的程度。之前他已经明确表示本月不会加息。在谈
周小川话音犹在耳,CPI指数应声而落。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1%,而1月份CPI涨幅为3.2%。 这使得今年以来不断增强的加息预期多少打了个折扣。短期内货币政策似乎没有更多的秘密了,但是今年宏观调控的悬念并没有就此消除,央行依然留着后手,至于什么时候出手,也许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说,如果把握不准,可以稍微等几个月。 加息还是不加争了很久 在央行所掌握的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中,目前公开市场业务几乎已经成为央行微调的常规武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去年已经小试牛刀,而利率武器则至今仍未使用。在周小川做此番表态之前,关于是否加息的讨论已经趋于白热化。 从去年11月至今,CPI同比增幅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3%,1月份的数据为3.2%。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CPI增幅为3.2%,而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为1.98%,如果考虑到20%的利息税率,实际利率只有1.58%,这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保持1.5%的负利率超过了4个月。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加息是必然之举。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纲明表示,加息已经提到眼前了。他认为,现在的低利率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的利率下调到目前的2%以下,实际上是通货紧缩给压下来的,“摆脱通货紧缩的第二个战果就是摆脱低利率。”袁纲明预测,央行可能在第二季度选择加息,加息的幅度就是CPI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说,央行至少会加息1个百分点。而且,他认为,在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利益产生影响时,不能牺牲低收入者的利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认为,早就应该加息了,现在加息已经是一种事后的反应。 不过,在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所所长陈东琪看来,在美联储调整利率之前,中国应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对于目前的负利率状态,他的看法是,一来时间还短,决定加息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且还要考虑物价上涨是短期因素还是周期性价格上涨决定的。从目前的信贷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量来看,下降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并且已经接近于调控目标的合理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考虑加息。否则将引起货币和信贷下降共振,同时抑制投资和消费。 在加息是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考量上,决策层显然还有另一个考虑因素,即加息可能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也是一些学者认为不应该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加息的原因之一。 差别存款准备金猜想 3月5日,央行副行长刘廷焕表示,央行在操作手段上要根据不同银行的情况实施区别对待,不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差别。他认为,对资产质量好、资本金充足率高的银行,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低些;否则,就应该提高。可以是8%,也可以是8.5%。 由于存款准备金被公认为一剂猛药,动用这种工具引起的市场震动相当之大,去年央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一个百分点,即引起很多争议。据称,一些中小银行由于流动性出现问题,不得不抛售国债变现,损失惨重。因此,刘廷焕的这一表态引起很大关注。 刘廷焕的表态不像是随便一说。因为去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原定方案是上调两个百分点,而最后确定的是一个百分点,这等于给今年预留了一个百分点。因此,市场中人士一直有预期认为,央行今年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不过,对于何时出台这样的政策,刘的说法也相当模糊,只表示“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否则效果就无法体现。” “除了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保持7%不变之外,其余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将实行差别存款准备率。”在记者就刘廷焕副行长的表态求证时,一位央行内部人士向记者这样证实。这位央行人士称,央行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的管理标准,资产质量标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这个标准肯定会是统一的,除了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之外,工、建、中将和11家股份制银行一样执行同样的评判标准。”王松奇说。 王松奇是差别准备金率的主张者。他认为,在各个商业银行存在资本、资产、经营状况及风险差异的情况下,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即在7%的基点上以一定点数为限对那些经济资本比率低、不良资产比重高、潜在支付风险大而又盲目扩张信贷规模的银行实行较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对存在特殊情况具有较重历史包袱的银行仍实行原定的准备金率。 王松奇相信,这样的政策一旦施行,就能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将银行个体的信贷扩张和收缩统一约束在总体风险控制的基本框架下,避免了实体经济中个别部门的过度贷款需求传染为银行信用风险,同时又刺激商业银行以提高自身基本面状况作为其扩大资产业务前提。 事实上,央行去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即带有鲜明的差别色彩,正处于改制关键期的农信社仍然保持了6%的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当时被一些评论人士认为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一个信号。 不过,差额存款准备金这个设想要付诸实践还有相当大的阻力。 华夏银行计划财务室江先生表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3月1日刚刚实施,在业内反响强烈,现在又要差别化管理准备率,监管体系很难跟上,资产质量的评判标准难以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他认为,这一政策估计短期内不会出台,至少要等《办法》执行一段时间,形势平稳后才能真正实施。 招商银行总行计划部李经理亦认为,这一措施显然是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银行,出台难度较大。 另外,仍然有学者认为这是央行的一项歧视性政策。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银行没有完全商业化,国有商业银行占有更多资源,以后出台的评判准备率高低的标准肯定会偏向国有商业银行,这样的政策只能是牺牲股份制银行的利益来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进行。”他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可以由财政买单,而股份制银行却没有这样的优势;现在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进行比较本身就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