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谁说种小麦不赚钱 延津调整产业结构纪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2日 07:5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杰 戴鹏

  编者按:河南省延津县面向市场发展优质小麦,带动了千家万户进行小麦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种植,既稳定了小麦面积和总产,又提高了小麦竞争力,为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他们的经验对粮食主产区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借鉴意义。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我们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农业结构调整方针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不能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粮食生产对立起来。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压缩粮食面积,关键在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种麦也能赚大钱

  豫北平原春寒料峭,兔藏草枯。而一望无际的麦田已经泛出了淡淡的青绿,勤劳的豫北老乡来到田间侍弄他们的“麦宝宝”,施肥、浇水。

  “过去是一季夏粮‘圆扯圆’(不赔不赚的意思),秋季作物弄俩钱。如今是公司、协会加农户,种麦也能赚大钱。”在村头,延津县榆林乡姚庄村七组村民姚光泽,用豫北乡音对记者说,“为啥?质优价钱高,订单全包销!俺家要不是思想保守,早几年就种优质麦,起码还能多收入几千块!”

  姚光泽叙述的是一个优质小麦产业带崛起的神话。

  豫北平原素有“粮仓”、“麦囤”之誉,是国家著名的小麦主产区。近年来,延津县更因“延津优质小麦”饮誉海内外。他们通过机制创新,做大做强“小麦经济”,促进了粮食结构调整,增加了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粮袋子”鼓起了“钱袋子”。榆林乡姚庄村的姚光月说,过去不知种啥好,愁种又愁卖,靠种小麦等于没钱赚。现在全村2700多亩优质订单小麦就增收30多万元,人均增收200来块钱,这还不算提高产量增收的那部分。他们还参加了优质小麦种植协会,实行了“五统一”:由公司、协会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收购,省心省力不算,单是每亩节省的“肥料钱”和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分钱的收购价这两项,每亩小麦里外算就多收入120来块钱。

  企业+协会+农户

  张金战,一个与小麦有不解之缘的“麦痴”、“麦迷”,也是远近出名的“麦县长”。和记者的采访题目一搭上茬儿,张金战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老的粮食体制造成生产、流通、加工环节彼此割裂,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形成‘产销加’一体化;老的组织形式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各自为战,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效益最大化;老的粮食观念认为,小麦种植是生产而不是产业,是必缴的‘皇粮’、必留的口粮,种麦几乎无钱可赚,农民哪有种麦积极性?”

  优质小麦要发挥优势,还必须按市场法则,变政府主导为引导,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组织农民开展规模化高效化经营,把小麦“原粮”后面的产业链条拉开扯长。

  2000年,延津县在小麦产销领域大胆进行“企业+协会+农户”的市场运行机制创新,选择已有一定市场经验的县粮食系统进行改制,组建了由县粮食局挑头,27家下属乡镇粮管所、购销企业参与的龙头企业“河南金粒麦业公司”同时,为避免出现“加而不紧”的“两张皮”现象,真正把千千万万农户紧紧地吸引在龙头企业周围,延津县又由“河南金粒麦业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各乡镇粮管所为分会,吸收县内外410个村的500多名“小麦生产能手”为中心会员,共同成立了“金粒小麦协会”,由中心会员联系指导每个农户,负责优质小麦从种到收、到售的全程产销活动。

  对此,榆林乡粮管所所长郑南武有形象比喻:公司如工厂,只管按市场需求提出生产什么产品,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商品包装、统一品牌标识向外打市场;协会似车间,只管生产组织和各项服务;农户像工人,只管田间管理,按照“厂部”要求产出合格、优质产品就行了。

  优质小麦金灿灿

  如今,延津小麦由于其品优、质稳、批量大,不仅成为国内许多大型知名加工企业争抢的品牌供不应求,“金粒”小麦还签下了我国食用小麦出口第一单,远销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同时,他们还实现了由单纯现货经营到现货、期货并举的跨越,去年有5万吨优质专用小麦进入了期货市场,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优质小麦金灿灿。延津县财政收入增长份额的近30%来自小麦产业。在全国粮食购销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延津粮食企业始终保持盈利,不断壮大。“金粒麦业”、“新良面业”、“天冠种业”等企业成了拉动全县小麦经济的“三驾马车”,初步形成“产销加”多环节的市场开发机制。

  小麦产业化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延津县这两年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在62万亩左右,其中优质小麦面积就达57万亩,在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几年来,仅种植优质小麦增产、提质、增效一项,全县农民增收就有亿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8元,比上年增长5.6%,远远高于河南省的平均增幅。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