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生委员建议加大研发力度
据新华社电 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真正属于中国本土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并不多,新材料、新科技装备多由外国掌握。全国政协委员黄宏生呼吁尽快采取措施,防止产业技术“空心化”带来的国家战略和安全风险。
黄宏生委员说,目前存在着发达国家将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和工序向中国转移的现象,大部分跨国公司将在国外研发的产品送至中国加工,就地销售或出口,在中国仅完成产业制造流程最后一道工序,所谓“中国制造”主要还停留在组装业上。
他举例说,牙医行业,原材料及精密设备几乎全是进口,只有最后一道工序发生在中国———给病人装假牙。我国的小汽车产量已经超过百万台,但这几乎可以看作是外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产量,本土汽车工业根本谈不上掌握主动权。手机,在我国销售的本土品牌大部分是外国产品直接贴牌拿来卖的。我国每年购买外国飞机所花费的外汇,几乎超过50年来对航空工业的总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的科研能力怎么能发展起来呢?”黄宏生委员深表忧虑,“我国制造业许多领域的科技水平跟世界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在关键领域还拉大了。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我们只有一个包装和组装工序,其它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中国之外。”
他说,我国在技术研发上长期重研究院而轻产业,国家各种科研拨款,进入制造业的微乎其微,院校和科研机构却与产业脱钩,造成中国科技产业化进程缓慢。一方面,研究机构做出了样品却不能批量生产,不能转化成社会财富和税收;另一方面,工厂要运转却缺乏“机油”的维护,企业技术更新缺乏资金,再创新能力十分微弱。
黄宏生有两点建议:一是给制造业的企业一定科研性的税收返还,可以定两个档次:国家产业链中的空白项目,由政府每年公布一个项目名单,如果企业愿意去做,那么给他税收返还50%用于研发;其它非空白的先进工业,则按30%的比例返还。
二是改进国家的科研投资体制,把科研投资的方向从主要投向科研机构转为主要投向企业,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