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顺序和突破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 19:56 《数字财富》 | |||||||||
由于中国金融放松管制问题所独有的复杂性,时机、顺序和突破点的选择将具有事关成败的关键性 杨如彦/文 时机与顺序
一般认为,放松管制要满足四个条件:(1)宏观经济环境稳定、通货膨胀温和及政府赤字不太严重;(2)贸易领域相对开放,无经常项性账目的贸易壁垒且贸易账目可自由对换;(3)国有企业已基本私有化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合理有效;(4)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这些条件有些已经具备,有些与实际情况距离甚远,我们认为,放松管制的时机应该选择在问题暴露比较充分的时候,比如,2003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导致储备成本很高,并且引致国外贸易集团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时候。 放松管制的顺序应该是: 1、改革利率制定机制,确立以市场为基准的货币政策工具; 2、建立货币和银行同业借贷市场,选用间接的货币工具(如短期国库券和公开市场业务),进而代替直接的货币工具(如货币供应量);这两步主要是为了强化央行在债券市场的权威地位,同时确保市场传导机制的建立; 3、改革证券公司和其它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股权安排,减少地方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发言权,谋求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真正出现; 4、促进交易所之间的竞争,用规则竞争替代用行政手段划拨上市资源; 5、在交易所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集中交易体系; 6、对待产品创新的监管,强调法不禁止不为过的原则,允许创新主体选择监管机关先行审批,然后会签。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当事人可以选择让证监会现审批,然后让银监会会签,也可以翻过来行事。 在这些措施到位以后,需要放松资本流动管制,比如要放宽银行的市场准入限制,引入竞争机制,打击银行串谋的各种垄断行为;又比如要逐步开放长期资本流入和贸易相关的资金流动等等,最终实现国际化。注意,银行的国际化始终是证券和债券市场国际化的先行,这一点很重要。 突破点在银行 从2003年金融市场的表现看,银行行为选择是金融市场其它主体行为选择的先导,尤其是银行资金头寸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到证券和债券市场。因而,国内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实现效率监管前提下的放松管制,首先要重新构建银行体系。 从债券市场发展的角度看,银行体系的重新塑造显得更加重要,原因是国内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利率生成机制要在银行体系里实现。银行改革,一个方向是放开资本国际流动的步伐,2003年实行了QFII制度,允许外国的合格机构投资者来国内证券市场投资,银行在其中发挥托管人的作用,目前国内多数银行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托管人角色的重要性,需要进一步发掘。2003年年底,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开始建设,人民币的大规模流通为利率自由化创造了条件。 另一个方向是把国有银行体系的重新构建,定位在产权改革和内部治理完善方面。第一步是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2004年初国家动用外汇储备分别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为这两家银行改制和上市奠定了基础,去年年底还允许银行把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处理,作用更加积极。 内部治理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发行次级债方式分别在资本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获得了必要资金的同时,至少在法律上明晰了责任、权利匹配的框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则有向社区银行发展的趋势,所谓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业中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bank on the personal touch),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中国放松银行业的管制,之所以可以选择社区银行作为突破口,除了美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历程所显示出来的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因素外,还有中小银行所需资本金较少,监管方便等方面的原因。 借力产品创新 首先,以产品创新为先导,推动金融混业经营和监管共同治理的发展是另一个突破口。金融领域的产品创新以基金产品和信托产品创新为主要推动力,它们打通了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之间的资金阻隔。比如,信托模式可以成功地把银行贷款,转化为公募资金的抵押标的,基金产品则可以实现跨市场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推出就有利于基金业在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中进行混合投资的产品设计。这些产品的创新,都要求监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进行监管沟通,并制定相关的规范,以使金融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积累金融风险。但防范的前提是要首先信任市场,新人市场主体,不能习惯性地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产品创新。 其次,通过有选择性的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作为在中国建立和完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和经营体制的突破口。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分业经营、股权集中的特点,是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型的最佳模式。以金融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的平台,可以在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下,通过兼并收购并设立子公司的模式,建立“防火墙”,从而减轻危机,并减缓监管压力,更好地整合资源。 根据巴塞尔金融集团联合论坛1999年2月颁布的《对金融服务集团的监管原则》,金融服务集团是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或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 国内实际上已经有金融控股的先例,比如2002年12月成立的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国内首家金融类控股公司。它的旗下包括4个全资子公司,即中信实业银行、中信信托、中信资产管理公司和中信期货经纪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即中信证券、信诚人寿和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控股通过投资和接受中信集团公司委托,为管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期货、租赁、基金、信用卡等金融企业,统一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形成金融控股格局的不止中信一家,还有中国光大集团等机构。这些机构目前主要是股权联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内部协作,资金拉通运营,还需要监管人相互之间具有更多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