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掌中国信用体系领导权 商务部高调盖央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 16:00 中国经营报 | |||||||||
本报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推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直是近几年“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3月1日,“中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中心”项目在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启动。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业内人
源代码之争 “央行与商务部争夺信用体系的领导权是因为相对于其他部委,他们两家拥有最大的需求与客户,也最势均力敌”,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一知情人士透露。而众所周知的是,目前全国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由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以下简称整规办)主抓,但将来纳入哪个部门监管现在还未可知。“大家拼命表现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据了解,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贸易促进已经被列为商务部目前和今后的三大重头戏,而信用体系建设的成败则是另外二者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消息灵通人士称,信用建设可能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自从去年银监会从央行剥离出去独立之后,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大股改步伐,央行的管辖范围将逐步变小。这正是央行欲掌控信用体系管理大权的真正动因。”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该知情人士说。 “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没建立起来。”2月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讲座上的表态,被业界认为是周小川要对银行征信体系“动刀”的开始。去年年底,央行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研究小组已经完成报告,明确了总体思路。 从双方目前掌握的资源比较,商务部似乎略胜一筹。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是国家“金关工程”的主干网,该网在全国97个城市建有网络节点,而且与国家各部委、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等已经实现了全面联网和数据共享。“我们要走联合的道路,建立的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信息交换平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表示,“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务院和商务部关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心特别成立了北京国富泰企业征信公司”。 相形之下,央行的全国企业信贷信用登记系统相对封闭,目前仅为金融系统内部使用。 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所以采集信息工作相当繁重。据测算,如果要建立一个80万企业规模的数据库,每年的投入金额约在1亿~2亿元人民币。 “但大家还是争着当‘大头’,因为谁拥有了源代码,谁就是老大。”某部委一副司长一语点破关键所在。据了解,国内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政府部门都设定了不同的代码,这也是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障碍。 互补还是互相封锁?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与面向市场主体的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是并不矛盾的两方面,这两套系统可以并行不悖,互为补充”。商务部经贸研究院院长柴海涛似乎是折衷派。他认为,由于双方各自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特征不一样,因此互不矛盾。世界各国银行征信体系一般实行会员制,不对社会公开,仅供银行同业人员互相交流信息,因此相对封闭。而中国电子商务中心要做的信用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把信息提供给社会各类专业中介服务公司,它所收集的信息渠道比银行信贷覆盖面更广,信息更零碎。这两套体系将来可以共同构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框架。“但谁也不要想去主导这个社会,谁也不要想去夺领导权,在各自领域范围内推广就好。”柴的结束语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但由于大家做出判断的依据都是各企业的历史信贷交易记录,所以这两套系统的数据源有80%是重叠的,即便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但它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而且也会存在由于系统不统一而造成的代码混乱等一系列问题。”一家国内征信公司老总如此评价。“其二者的区别只是金融信用体系更侧重于评级,社会信用体系更侧重于评估商业风险。” “最实际的问题还是要解决部门条块分割与信息共享。”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参与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张建军表示。 目前正承担发改委任务,负责国内五省市信用体系示范工程的金诚国际信用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裴永刚也认为,应该由政府各部门分别提供相关数据,然后到全国信用数据中心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换与汇总,这样可以最好地避免条块分割现象,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以前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在一个部门发布的某企业处罚信息在其他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失信企业可以继续作恶而逃脱处罚。 “在前一段的各部委调研中,我们发现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分割、互为封锁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国务院整规办信用体系负责人陈锋介绍,信用信息不能有效地向全社会公开是制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瓶颈。“目前6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一方面造成巨大的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中介企业拿不到信息资源,无法开展信用管理及相关服务。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信用制度难以形成。”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加紧制定与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时间表。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上海、深圳等信用体系建立较早的城市已经颁布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及企业和个人《征信管理办法》,因此,国家级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应该有了相应的日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