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中外分歧升级 回报与风险成争论焦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 10:4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华威 北京报道 3月3日下午,荷兰壳牌(中国)公司公关部人士栗陆莎在向总部求证后对本报记者谨慎表示:“壳牌公司认为该消息并不属实,目前谈判还在进行。”但她并不愿直接否认可能会发布类似的公告。
壳牌公司需要澄清的这个消息是:2002年8月开始参与西气东输项目合作的三家外资公司埃克森-美孚、荷兰壳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会否在下周宣布正式退出这个重要的合资项目。此前的一周,合资各方在中国展开多次谈判,就合资中的争议问题进行交涉。该项目的主要中方股东为中石油集团。 德国《商报》在3月2日援引一家欧洲能源公司驻北京负责人的话表示:经过艰苦的谈判之后,上述三家外资石油公司将在下周宣布与中石油集团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合作谈判破裂。 外界认为,持续已久的该谈判主要的分歧在于外资三家石油公司要求在该工程中获得固定的有保障的收入,而中石油并不愿意就此作出承诺。根据2002年与中石油公司签署的一份框架协议,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各占15%的股份,另外中石油占50%的股份,剩下5%归中石化。 除了上述于3月3日下午得到的荷兰壳牌(中国)公司的答复以外,同日,两家中国石油公司的人士也均未直接否认该消息,但两家公司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中石油公司公关处处长毕建国在还未听完记者所述的上述消息就直接表示:“目前公司正处在缄默期,不能对此发表任何看法。”并表示自己一直在开重要的会议。当天,中石油公司包括投资者关系部以及集团办公厅等数个办公室电话均一直处在无人接听的状态。 另一家中方股东中石化的人士同样没有否认该消息,该人士表示:“在该项目中,中石化所占股份很少,主要参与谈判的是中石油。”但他提醒记者注意:“如果外资公司真的在下周发布这样的公告的话,也不要奇怪。其目的非常明显,希望在这个敏感时期给中国公司施加压力,事实上,谈判不可能完全破裂,仅仅是就目前双方的分歧和条件而言,即使实在谈不下去,那也将继续谈关于如何退出的示意吧。” 另有接近中方公司的人士对记者分析:“这更像是外国公司集体采用的一种战术,对于这点它们有很好的默契。该事情的复杂程度绝对超出想象,即使中国公司已经收到这样的信息,外资公司下周是否发出公告也很难判断。一个可能的情况是,三家外资公司在久谈不下的情况下,提前将其强硬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措施告之中石油,希望中石油迅速作出让步或作出相关的承诺,这样公告就可能不发。毕竟消息并不是从三家公司正式的渠道发出的。” 回报问题产生分歧 这已经不是首次传出类似的消息了。在去年9月,外界就曾经传出壳牌可能会退出该项工程,但随后壳牌中国公司总裁梅勒尔就此澄清:“我们正在继续谈判,希望能很快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壳牌石油公司主席瓦茨依然表示:“有关争议已令该工程无限期地陷入停顿,暂时看不到争议何时会结束。而工程延期,让他更担心中国方面会要求壳牌石油公司接受比其预定的15%的目标收益率更低的收益率。”而事实正如他所说,《人民日报》去年8月13日就曾发表文章称,“外方要求中方保证15%的收益率,这是中方不能承诺的,因为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在这之后,关于双方的谈判就少为传出消息。 几家公司的人士均不愿意透露目前双方最核心的分歧在何处。但可以肯定,外方对于该工程的回报一直存有疑问,这种担心使得它们坚持要求固定的回报。据知情人士分析,当初外资公司入股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了明显的担心,2001年英国石油公司BP退出西气东输工程时的理由几乎众所周知,就是认为该项目的回报可能达不到预期。而三家公司还决定参与的意图显然是希望能够借此开拓中国市场,也就是说,他们早已经知道了投资的风险。现在,三家公司凭借着对该项目的支持而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好感进而赢得利益,结果他们又开始索要回报。 另一种分析则和上述观点不同,有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为三家公司觉得在技术和资金方面支持了该项目,但它们认为在其他方面还没有取得预计的收益,加上去年在国际油田的争夺上和中国石油公司的摩擦也时有发生,最后导致了三家公司的强硬立场。 回报前景到底如何? 价格成为了所有分歧的根本。该项目由国家定价,西气价格包括两个部分:0.45元的井口出厂价和0.79元的管输费,按照运输距离递远递增的原则测算,每立方米天然气到达各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河南1.14元、安徽1.23元、江苏1.27元、浙江1.31元、上海1.32元,均价为每立方米1.27元,将根据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发电用气等不同行业实行分类气价。 而关于该价格能否被接受一直存在争议。中石油公司副总经理陈耕此前透露:“目前,中国石油已与首批18家用户签订了协议,2004年总供气量可达13亿-15亿立方米。按照现在设计的管输量,我们签订的合同量已经超过了设计能力的50%。”但另一种来自市场的说法则并不如此,数家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签署的只是初步的合同,而是否真正决定购买,还要再做考虑。 有业内人士介绍,西气在经过4000公里管输后抵达上海的门站价为每立方米1.32元,而东气抵达上海仅需300~400公里,两者间管输成本相差很大。虽然东气目前进沪价每立方米为1.45元,可一些大型工业客户却在享受每立方米0.88元的优惠价格。而主要原因则相当明显,西气东输的天然气由于新疆等气田受气田规模、储量丰度等影响,开采成本相对较高,而长达4000多公里的运输距离,平均成本自然偏高。 另一个新颖的也是关键的因素是合同的形式。西气东输采用的是一种以前国内从未使用过的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交易方式,即“照付不议”。“照付不议”指得是:如果买方提出一年要用10亿立方米天然气,那么不管到时他用不用得完,都要付1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钱。到时卖方不管买方情况如何,都将通过管道照送10亿立方米产品。如果超过这个数量也许可以有另外一个价格,但在协议范围内的数量和价格将无法改变。 这对还不习惯此种方式的中国企业来说确实是件难办的事情,加上并不便宜的价格,所以要想完成原国家发改委年初制定的西气东输下游市场“照付不议”协议全部签署的任务实在有一定困难,而没有大量的这些合同的现实让外资公司对于未来收益的担心越来越深。 如何解决这样的分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石化的一位人士表示:“中石油可能会继续保持其谈判的立场,如果真正破裂的话,在技术方面,中石油并不会过于担心。如果真的到了要退股的地步,可能的结果是中石油独立做这个项目,中石化增持股份的可能性不大。”那样的话,双方解决退出项目的问题可能又是一场持久的谈判。不过没关系,中国的公司已经开始习惯这种真正的生意方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