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车夫”与政府边界--访浙江经济学会会长张仁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 18: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有关温州的争论在GDP的指标上集中,然而,专家指出,仅从GDP看待温州经济是不全面的,应该包括在外的温州人所创造的财富,这场“GNP”与“GDP”之争即是“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之争,它的涵义所及,是正确解读温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线索。 本报记者 罗小军 杭州报道
张仁寿认为,温州昭示了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有限边界。民营企业、市场机制是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温州人是温州经济的“拉车人”,政府则担任了“建道路”、“管交通”的角色。“建道路”主要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如搞好宏观调控,建设基础设施,保护个人产权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管交通”则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如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协调经济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等。 温州模式的精髓 《21世纪》:作为最早研究温州模式的专家,在你看来温州模式的精髓以及温州的经验是什么? 张仁寿:温州模式的演变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企业制度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和基础层次;民营化和市场化,或者说民营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是温州模式的灵魂和精髓。 温州通过民营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效地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活力;通过推进市场化进程,促进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温州经济体制最深刻的变革在于企业制度和市场结构的创新,其中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尤为引人注目,表明温州模式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21世纪》:谈起温州模式,总要谈起勇于闯天下的温州人,你怎样看待温州人的文化特性对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的影响? 张仁寿:温州人价值观念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面。一是竞争意识强而合作精神弱,“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大家都想自己当老板。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协作与竞争同等重要。二是追求发家致富和物质享受动力强,但缺乏现代企业家精神和干大事业的雄心,有的还保留着“小富即安”的小农心理。三是重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家庭、家族观念强,但缺乏在普遍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队精神”。四是个人自主性和冒险精神强,但缺乏应有的商业道德、自律意识和契约精神。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温州的先发优势也正在逐渐失去。温州再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哪些问题? 张仁寿:资本大量外流,城市土地短缺,资本市场缺乏,投资环境相对恶化是眼前温州面临的主要的直接问题。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资本跟着效益流动是正常现象。但从区域竞争角度看,过多的资本流出而少有外来资本的流入无疑会影响当地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地方财政的收入。 温州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才能促进工业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企业分工协作关系,解决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的共享,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温州民资殷实,但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前几年温州对股份合作基金会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清理整顿,致使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重新依赖民间私人借贷。缺乏资本市场,严重制约企业融资和规模扩大。 《21世纪》:同样,作为市场经济的先发并获得成功的区域,温州如今遇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具有“先发性”吗? 张仁寿: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上述问题,表明温州模式还并不完善。而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不光为温州独有,在中国沿海不同地区均具有普遍性。 温州的改革主要发生在微观经济领域,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转变与全国一样相对滞后,从而加剧了寻租行为和权钱交易的发生,造成企业的“社会交易成本”增大,从而导致温州投资环境的相对恶化,加上要素供给刚性,导致民营企业纷纷外迁和资本大量外流。因此,深层次而言,温州进一步改革突破应该在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上有所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