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花开花城”申亚畅想 从申亚到广州城市定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 15:19 南方日报

  一辆停车证上有一轮光芒万丈太阳(亚运会标识)的面包车连日来穿梭在广州的新老景点,让埋头打拼生活的羊城人感受到申亚的气势骤然升温。这是让全广州乃至全中国瞩目的申亚宣传片《花开花城》的摄制车。

  这部只有几分钟的申亚宣传片的总导演是孙周,一位生于北方,却在广州呆了很多年的艺术家。他的入选在广州的官方和专家中几乎没什么争议,因为他非常熟悉广州。普通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的广州市民也认可孙周,《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细腻温婉而平民化的风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希望这种风格能在申亚宣传片中得到延续。

  成功执导北京2008年申奥宣传片的张艺谋曾忐忑不安:“一个好的宣传片不一定能令申奥成功,而一部坏的宣传片却一定会让申奥失败,我深感责任重大。”正在紧锣密鼓地“扫城”拍片的孙周对此也深有同感:“像这种申亚片,要政府满意,要一层层看,要走一整套程序,这是非常花时间的。我又没有做过宣传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作为一名艺术成就已获公认的知名导演,孙周的谦逊折射出申亚片之难拍。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名导演的作品中,或许观众最少,但影响会最大;或许功利性最强,但艺术水准会最高。

  拍摄申亚片,只是广州申亚系列动作中的一个步骤。为了剖析它诞生的前因后果,就必须纵览广州申亚的全景。

   空中俯瞰广州城区,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州城市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摄影:本报记者梁音

  广州申亚:城市发展的必然诉求

  城市定位

  以申亚证明广州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广州建城已逾两千年,一直是南中国的中心城市。1850年,广州的综合实力在全球城市中排第四位。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步子并不快。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人虽历经艰辛,但全市社会总产值(当时尚无国内生产总值之说)年增长仅16.6%,比全省20.6%的年增长速度低了4个百分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猛然发力。1993年,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大都市协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一时人心大受鼓舞。但由于当时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这种提法在很多场合被指责为“不知天高地厚”。

  1996年,广州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这一提法源于当年广东省八届党代会提出将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来发展。相比“建设国际大都市”,这一提法更实际。它表明广州认识到与国内及省内其它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2001年,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目标。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的林树森在当年1月7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说,经过几年的发展,今天的广州已经与1993年的广州大不相同,广州已日益显现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起带头作用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新的世纪,广州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要求广州继续加快发展,努力做大做强,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为推动广州的发展,张德江在考察广州时,要求广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进一步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这次会议上满怀信心地表示,广州最终肯定将建成国际化的大都市。显然,广州需要一场高水平、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来证明自己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城市盘点

  张广宁总结广州申亚六大优势

  今年2月,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唐茂思访问广州时对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说:“对比起1978年我第一次来广州,巨大的变化使我无法认出当年的城市。”他表示,澳大利亚支持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并且他认为广州申亚优势明显。下周将有一个曾主持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代表团来广州,运用他们的经验为广州申亚出谋划策。

  不但是久未莅穗的唐茂思,即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广州也会对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发出“广州快让我无法认出”的感慨。要完整地讲述广州近年来的变化成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一些变化是不能不提的:

  ——在3月2日,中国科学院最新发布2003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广州列全国第四,居上海、北京、深圳之后。报告对广州的评语是:“整个城市具有开放超前的意识,优厚的人才待遇,丰富的创业机会。它的基础设施质量一流,城市发展及增长的预期排名全国第一。”

  ——去年,广州生产总值达3466.63亿元,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比上年增加465.15亿元,增长15%,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为近8年来最好水平。全年经济增速比全国和全省分别快6.5个和1.4个百分点。2004年整体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12%以上。

  ——近年来,改造、建设为主的道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内环路、外环路、广园东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一系列高标准道路相继建成通车,城区老的道路也基本上改造完毕。形成了由高标准的快速路网、主干道路网和次干道路网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成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近年来,通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脏、乱、差,给6700幢旧房“穿衣戴帽”,市容市貌有了彻底的改观。仅九运会举办的前三年,全市共植树9000多万棵,单大树就46万棵,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基本形成了以新、旧两条轴线和珠江岸线为主的“一横两纵”城市景观体系……

  市长张广宁归纳了广州申亚的六大优势:

  第一,广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对外交往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市民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国际意识;

  第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市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广州经济总量居中国十大城市第三位;

  第三,广州有优良的港口、机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并有充足的接待能力,众多一流的酒店可以提供高水平的接待服务;

  第四,广州曾举办过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和各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具有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主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

  第五,市内治安保障系统完备,警力充沛,装备精良,有丰富的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经验和快速反应能力;市民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热情高涨、基础优良,发展体育事业的氛围非常好;

  第六,广州医疗卫生保障良好。医疗队伍素质过硬,曾获得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

  体育文化

  “请你吃顿饭,不如请你流身汗”

  生活富足的广州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体育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广州人深知:追逐金钱需要以健康为本钱。于是,无须政府大张旗鼓地号召,这座城市的全民健身运动已开展得蓬蓬勃勃,沿着珠江跑步的、爬白云山的,各处健身场所都是人潮汹涌。周末打羽毛球踢足球,还得提前订场。在生意场上交际应酬,也出现了新时尚:“请你吃顿饭,不如请你流身汗。”

  近年来,广州兴建和改造、完善了一批体育设施,为承办大型赛事奠定了物质基础。除了由广东省投资新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外,广州市投入了18.5亿元新建了广州体育馆等4个体育场馆,改造翻新了15个老场馆。以前没有体育馆的黄埔、花都和芳村3个区现在都建了体育馆。全市体育场馆布局更加合理。

  尤其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先行一步的广州,大型文体活动的运作管理模式也逐渐和市场接上了轨。这样能使政府从大量繁琐的事务中脱身出来,集中精力抓好方向性问题,具体动作则交给市场化的机构去办,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广州的体育场馆建起来后,是由政府长期背包袱养着。九运会的新场馆不仅建设、设计引入了招标,而且业主管理也采用了招标,业主不再是体委,中标的业主必须投入十分之一的资金参与建设。建成交由业主经营管理后,业主要保证场馆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免费供群众进行体育活动,其余时间由业主自主经营管理,从而卸去了政府保养体育场馆的包袱。此外,九运会闭幕式的方案也将实施招标包干制度,由广告公司承担具体的布景和运作。

  对大型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林树森显然有深入研究。他说,当前,我们许多地方的财政还是“吃饭财政”,办事情必须量力而行。搞体育也一样,要讲究“水到渠成”。如果搞个俱乐部,像有的足球队那样球风不正,别别扭扭,那有还不如无。广州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城市建好了,经济上去了,不愁出不了好球队。举办大型体育运动会,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做好每一步。广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举办一些国际单项比赛或大型综合性体育活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体育作为一个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还是作为一个产业,体育已成为广州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广州人办休育,当然也讲强国精神、展示形象,但广州人不会在体育上摆花架子。如九运会不修建运动员村,运动员的住宿由各大酒店解决。既不会造成新建房的闲置,又为酒店增加了收入。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精髓也必将在广州人办亚运会中得到体现。

  一位身着运动装的母亲带着小孩从珠江边上走过。在广州市民的生活中,运动占有重要的地位。摄影:本报记者梁音

  申亚片:艺术家如何展示广州?

  在未目睹孙周的申亚片之前,对其艺术风格进行评论是不合时宜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提出的建议。亚奥理事会审委会的大部分评委不会到广州来实地考察,他们投票的依据主要是审材料,而这部几分钟的宣传片在“材料”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孙周的宣传片片名为“花开花城”,以“花”和“水”为基调,展现广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孙周认为,花和水是这个城市的特征,很多传统都是因这两处产生。广州人喜欢花,花是非常日常的、生活化的一个现象。一个城市有水,就有了灵气。他就是从这两点入手去拍的。

  南粤古城·广东音乐·动感节奏

  我想,作为一部目的在于打动评委的短片,申亚片的艺术水准与文化内涵同等重要。它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的最大化,同时又不能给人以纷乱繁复的堆砌感;它要求形式上非常吸引眼球,但又不能流于表面经不起咀嚼回味;它要求展示最富本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不能停留在“观光宣传片”的水准,还要体现与外面世界的交会融合……在三个方面,申亚片必须有“绝活”。

  一是立意,为了让评委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广州,片子的大信息量是必不可少的。体育的视角切入点,由它引申到历史、文化的角度去阐释广州,包括广州的历史与现状、广州独具魅力的文化色彩、广州人的生活现状以及精神风貌。通过片子,能让人感受到广州一种张扬的力量。

  二是音乐。按孙周的设想,广东音乐是片子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一点当然无可争议。中西结合的音乐风格也许是申亚片的一个选择,就像张艺谋执导的申奥片,以极具东方色彩《看东方》起头。以西洋歌剧音乐《今夜无人入睡》的片段居中,以中国民族打击乐中的鼓乐收尾。

  三是画面及节奏。对2000年申奥片,画面美则美矣,但很多人都认为它失之节奏过缓。体现广州的活力四射,既古老又年轻,唯美的、精雕细琢的画面自然需要,但流畅的、饱满的、热烈的画面也许更为重要,它能赋予片子一种紧凑但不紧张的节奏感,体现广州的意境之美与动感之美。景点只是画面的最基本元素,它需要用镜头语言进行人文注释,才能成为片子的有效信息。

  如果以这三个方面作为衡量的标准,孙周申亚片无疑让我们充满期待。

  苏醒·硬件现代化·热情好客

  孙周的构思中,申亚片有三个构成部分:鲜花中苏醒的广州、硬件现代化的广州、热情好客的广州。这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广州的过去、现在、民众。它们足以托出一个完整的城市形象,尽管还有遗珠之憾。申亚片以争办体育赛事为目的,它只需要展现城市的精华而不是全部。

  这三个部分也能体现广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宽厚包容”的城市文化,以及“生、猛、海、鲜”的市井特色。从孙周选择的50个景点来看,广州的古朴、底蕴、坚韧、活力、创新、争先、豁达、谐趣,都有了镜头下的雏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强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感受,广州的城市形象正与世界潮流同步,反映出广州人追求与自然和谐、建设一个舒适家园的心态。岭南文化有重商务实、开放进取、竞争意识强、多元价值兼容、敢为人先、动态求变等精神特征。岭南人的生活有求新、爱追时髦的特点,有宽容之风、平民风范和浓浓的世俗情调。相信广州将朝着更全面的人性诉求方向发展。因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一种整体的文化感受,它不仅仅只局限在人们的居住环境这一方面,还包括这个城市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内心的平和即对城市的认同感。总体而言,它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全面的人文关怀。

  有理由相信,孙周的这部申亚片能体现广州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以及城市对市民的人文关怀。

  整体的完美·瞬间的震撼

  在对艺术的领悟上,亚奥理事会的评委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观众,不同的是,他们拥有投票权。以普通观众的体验,一部电视片能打动人心灵的,更多不在于整体的完美,而在于瞬间的震撼。因此,促使评委投下一票的,或许不是10分钟的美轮美奂,而是某个摄人心魄的细节。比如片子开头,“一名西关美女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窗,把花放在窗边,让阳光照亮它”。没见到这个镜头,这一幕场景设计已让人无限向往。

  不能说广州申亚命系孙周,命系一部宣传片,但申亚的过程,捧出这部短片,已迈出了打造“现代化大都市”的坚实一步。

  以期待亚运会忐忑而激动的心情,期待这部申亚片。让我们感谢孙周,并祝福广州。

  -广州申亚历程

  2002年3月,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校长胡树森等2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一份议案,认为广州应申办亚运会或东亚运动会。当年年中,广州市体育局答复称,广州完全具备了申办亚运会的条件,并表示将跟进申亚工作。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期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建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向国家提出了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

  2003年11月12日,广东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由广州市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请示报告。国务院经慎重研究后,同意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

  2003年12月22日,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透露,中国奥委会已正式递交了申办亚运会意向书。

  在申亚过程中,广州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分别有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韩国首都汉城以及约旦首都安曼,竞争相当激烈。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到底“花落谁家”,将在今年7月1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亚奥理事会大会上见分晓。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邹高翔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