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五大难题凸现 宏观政策的把握需谨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 20:01 瞭望东方周刊

  文/胡润峰

  宏观政策的把握上要避免两种倾向:一、忽视问题,任其发展,令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之后调整的代价太大;二、调整力度过大,方法不当,速度一旦掉下去,恢复起来很难——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福祸相依,喜忧相随。2003年中国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为2004年及以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起点。但是中国经济依然面临岔路口。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根据他国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如新加坡、韩国,继续人均2000美元、4000美元往上发展;另一类如拉美部分国家就此停滞不前。

  原因在于,人均GDP1000美元后,这些国家原来的比较优势降低了,而且社会利益集团分化与冲突加剧,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动深刻,如应对不当可能引发社会无序甚至政治动荡。这就对中央宏观调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高的要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除了就业、增收等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结构性难题外,当前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就有五大难题,值得关注。

  通货膨胀阴影再闪

  “今年的鞭炮声都比往年放得响些。”湖北省仙桃市规划监察局局长姚厚斌过年回了趟老家,与乡亲们聊天了解到2003年农产品涨价,而且趋势一直延续到2004年初,农民们收入增加,过年的气氛都变得更热烈。姚厚斌说,农民不像城里人,一年多了500块都觉得手头宽裕很多,心气儿也好很多。

  这本是好事,但硬币总有另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3.2%。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受粮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扭转了自1997年以来低谷徘徊的态势,首次呈现微涨的趋势,比去年同月上涨0.3%。

  在一部分专家的眼里,生活资料价格水平上升可以视为一个重要的“拐点”,表明中国经济彻底走出通缩,开始进入物价水平上涨时期。在人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严重通胀,基本都是粮油涨价引起的。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分析师陶冬则认为,目前中国国内几乎所有的消费产品都供过于求,近期内不具备大幅通胀的条件,更不会出现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中期15%-20%的通胀率。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提出,物价发展有两种可能:如果价格传导顺畅,生产价格的高涨会最终传导到消费价格上,形成全面通货膨胀;如果价格传导受到最终消费需求的约束,初级和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很可能无法传导到最终产品上,就会形成某些行业或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过剩,形成通货紧缩。李扬认为,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有利于经济发展,“短期防通胀,长期防紧缩,宜采取稳定政策”。

  与以前两次通货膨胀不一样的是,这次中央很早就注意到物价上涨的苗头。去年10月起,粮油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大涨,月度CPI保持3%以上的高位,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都令人不安。相应地,央行自2003年9月以来一直在收缩货币,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连续5个月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656亿元,显示中央的货币政策逐渐发挥作用。

  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面临的双重任务是,既要有效支持经济增长,又要防范和化解包括通货膨胀在内的金融风险。这使得货币政策的收放选择,需要走钢丝绳般的高超技巧。

  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前一阶段的提法是既要防止通胀,也要防止通缩,现在要着重防止通胀。这表明当下中央更担心通货膨胀蔓延。

  声音:

  如果未来几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和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央行很可能进行8年来的首次加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

  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盲目投资热度难减

  一些在建的或新建好的钢铁企业很可能面临“饿死”的命运,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提出的警告。

  从2004年开始,过去两年扩建和新建的钢铁项目陆续进入生产阶段,它们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将大增,而铁矿石和炼钢用煤的供应始终存在缺口。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必然有很多钢铁厂“吃不饱”。此外银行对于新建钢铁项目的放贷开始变得谨慎,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很多钢铁企业因为“饿死”而出局。

  这并不是中央控制固定投资过热的初衷。让人烦恼的是,以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为代表的行业投资过热,多次泼冷水也没有收到实效。

  央行行长周小川说,去年,投资增长26.7%,消费增长10%,GDP只增长9.1%;而且,投资占GDP的比例超过46%,世界上几乎没见过这么高的比例。他表示,市场错误配置资源的状况,将给银行业带来巨额的不良贷款;当务之急,是重新考虑投资对GDP的贡献,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

  中央在发布《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工业盲目发展若干规定》后,进一步将严控措施从货币市场扩大到资本市场,将暂停钢铁、电解铝、水泥类公司的IPO,限制企业的再融资行为,这种策略让人想到1993年宏观调控。1992年,房地产投资全面过热,证监会随即出台暂停房地产类公司融资的政策,此后的几年时间,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上市,直到2000年才解冻。

  问题在于,如今,行政政策可能不足以阻止个别行业的过度投资——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价格居高不下,钢铁企业资金充裕,投资并不单纯靠银行贷款;部分汽车行业的投资更以外商投资为主,其行为难受中央政策的影响。

  声音:

  金融业对于基础原材料行业的贷款如果是资源错配,造成包袱的话,给国民经济拖后腿的程度远比给国民经济做贡献的程度大得多。

  ——央行行长周小川

  如果产能过剩的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国内无法吸收的产品只好到国外寻求市场,届时又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一番冲击。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分析师陶冬

  能源原材料已成瓶颈

  自2003年起延续至今的中国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令投资内地的台商苦不堪言。据台湾媒体报道,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建厂成本至少上升15%,长江三角洲涨幅甚至高达30%。

  一家在江阴帮台商兴建厂房的内地建筑企业表示,过去珠三角兴建厂房每平方米价格约在人民币600-700元左右,现在至少得调高30%。例如,钢筋去年平均价格每吨2200元,而今年一季度已经涨到4200元;水泥去年每吨平均260元,如今则达到400元。最近要建厂或扩厂的台商都叫苦连天,部分台商因此延后建厂。

  能源短缺的形势也让人忧虑。去年全年中国共有22个省(市、区)拉闸限电。而今年头两个月,虽然尚未到用电高峰期,已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区)拉闸限电。2月24日,电监会主席柴松岳说,2004年中国将有20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缺口。他预计,今年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局势将比去年还要严峻。

  据透露,“十五计划”制定的2001年至2005年能源生产目标已经“过时”,现在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新的计划,将2005年的能源生产目标上调了20%。“十五计划”的能源生产目标是年产13.2亿吨煤炭、1.69亿吨原油和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及发电1.73万亿千瓦时。但在2003年以前,中国的实际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上述目标。上调后的目标是产油1.73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发电2.1万亿千瓦时,产煤19亿吨。

  不过增加能源产量并不意味中国会减少原油进口量,因为国内石油需求增加超过产量的增长,国内主要油田的开采量已达极限。中国未来几年仍将有4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1.1亿-1.2亿吨。

  声音:

  我国经济发展的约束已经从投资约束以及其后的需求约束,改变为资源及国际竞争双重约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

  建议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称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

  金融风险徘徊不去

  对背负巨额不良贷款的国有银行体系进行的整顿,是近年来难度最大的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夏斌表示,按目前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绝对不会出事的。但是,有关风险必须警惕:

  按照入世承诺,到2006年,外资银行可以大量入境与中国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届时,即使中国银行等银行单项不良贷款率降到15%甚至以下,但由于还有不少资产损失窟窿实际未填补,仍是隐患。

  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一直在最高领导层的关注之中。最主要的对策之一是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改革。对中行、建行进行外汇注资也是非常规手段。

  而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若干意见》,则是希望从另一个方向化解金融风险。《意见》的直接作用在于改变资本市场持续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其背后是着眼于整个金融全局。

  2003年我国房地产、钢铁、有色金属等过热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很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的2/3以上来自于银行,2003年1-12月份累计钢铁和有色金属新增负债对新增资产的贡献率分别为64.91%和73.3%,这些行业投资如果持续过快增长,将会增加金融风险。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将会大大降低银行金融风险。

  在重化工业化新阶段,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重型机械装备工业等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支撑,银行提供长期资金不仅风险大,而且容易产生流动性陷阱。而扩大资本市场对这些工业升级型行业的支持,不仅将减少金融的风险,而且将会使这些产业发展得到持续稳定的支撑,从而使产业升级过程更加迅速和顺利。

  据透露,国家领导人曾强调,入世后的金融业过渡期只剩3年,国有银行的改革只能成功,我们失败不起。

  声音:

  中国银行业改革必须伴随着政府如何调控经济以及如何协调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等一系列观念的根本转变,否则改革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今年金融系统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改善其他内部控制措施,这一任务可能比汇率制度的改革更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

  谢平

  粮食减产后果堪忧

  粮食警报响起:内地粮食库存减少,全国粮食已经连年减产,2003年减收至8613亿斤,离全国粮食总需求9300亿斤还差687亿斤。

  粮食减产的一大原因在于耕地减少。国土资源部通报,2003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806.1万亩,耕地总面积已由2002年年末的18.89亿亩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8.51亿亩。多达4000多万农民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将成为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

  还有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粮食库存水平。官方强调粮食库存仍很高,但是由于粮食库存数据从来不公布,市场对此有怀疑。首先,过去几年粮食产量一直低于消费量,库存应当是一个减少的过程。其次,根据调查资料,粮食库存账面数与实际数有相差,有水分。

  尽管我国目前当年的粮食产量加上国有粮食部门现有的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但是,毕竟当年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正在逐步扩大,必须动用部分库存才能满足需求,若长此以往,粮食的供求形势总有一天会出现逆转。因此,必须设法增加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收入,才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粮食减产的另一个影响在于,减产导致粮价上涨,这对刚露苗头的通胀可能起到火上加油的作用。

  声音:

  正是因为有了前几年的积累,2003年的粮食再次减产才最终引发了物价走向的质变。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

  中国依然持有大量的粮食库存,库存水平是低于以前,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足以稳定市场,即使产量进一步减少。

  ——中科院农业政策中心主任

  黄季昆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