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谈“三农”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 16:33 新华网 | |||||||||
关注农业、支持农村、爱护农民 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谢登科)农村税费改革、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农民外出务工…… 这两天在采访即将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时,记者深感代表们有关“关注农
在河南省代表团驻地,记者与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代表进行的两次对话,中心都是“三农”的话题。王明义说,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4年的“一号中央文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可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无疑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增添更加强大的动力。 河南驻马店市委书记宋璇涛代表说:“我国有9亿人口在农村,如果他们的生存状态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国家的长远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海市蜃楼,纸上谈兵。他说,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人口数量庞大、并不富裕的农民又使得中国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相距甚远。 全党、举国上下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共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当前,保护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正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正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3%,达到2622元。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其收入水平仍然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约三分之一,差距并未减少。农业是安定天下的战略性产业,农民收入不上去,生活不改善,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刘怀廉代表为记者算了一笔帐,目前,信阳市外出务工的农民近200万人,如果全部回来依靠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按照每个岗位投入5万元计算,需要投入1000个亿,这对信阳这个农业大市而言,是个天文数字。大力实施非农化战略,鼓励农民脱下布鞋换皮鞋,走出田间到工厂、到城市,是富农强农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和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的集中,深化了人们对农业比较优势的认识,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途径。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铺开,初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关系,确立了农村新的税赋制度框架,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王明义代表说,所有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突破提供了宽阔的平台。 南阳市委书记何东成代表说,可以预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仍将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主题。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每一次突破性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中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农村。去年我国民航客运量近亿人次,但乘飞机出行的旅客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如果广大农民能成为航空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航和相关产业的拉动是显而易见的。 春天的盛会,给希望的田野带来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