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民间闲资遭遇尴尬 温州炒房“集团军”何处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 07:36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去年底,关于温州炒房团撤离上海楼市的传闻刚刚露出点小尾巴。不想,开春后,温州的一场房产交易会就把这个消息彻底颠覆。

  据报道,这次展会吸引了几十个上海房产项目参展,三天里,累计成交总额达到14.6亿元,人流量10万人次。

  原来,所谓温州炒房团撤资,不过是从一个房产项目撤到另一个房产项目,从炒住宅楼撤到炒商铺、写字楼。温州游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热度非但没有减退,反倒有发烧的迹象。看看温州炒房团的“路线图”———向北跨越长江,转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向西,则溯长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向南,则是奔赴海滨城市厦门、海口、三亚……炒房团也从单一的大小老板,壮大到一般的工薪阶层。

  一地资本的流向,多少反映着一地的产业状况。按照目前业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温州有10万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那么,眼下众说纷纭的温州民间资金外流,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为炒楼模式。也就是说,大量的、原本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产业投入和技术升级的资本,被转移到了纯粹的炒买游戏中。

  如此“资本转移”的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炒房在眼下是高利润的行当,从2001年开始,到2003年底,我们已听到不少在楼市赚了50%乃至100%利润的真实故事。以温州人的敏锐眼光和市场反应速度,不注意到这一市场是不可能的。

  其二:入世以来,一向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温州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技术的缺失,使相当多的温州企业在这样的产业升级要求面前感到力不从心。如此,大量急需寻找方向的资金,自然而然流向一个正张开大口需要喂养、又不需要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房地产市场。

  其三:尽管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温州家族式生产管理模式遭遇着诸多挑战。但在房地产市场上,这一家族联合作战的传统优势却有了可施展的余地。那些转战南北的温州炒房“集团军”,多是亲朋好友联合起来的,几十个人、几千万资金一起砸在某个楼盘上,可以迅速抬高楼价。

  这么说起来,好像是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业正好给温州的闲资提供了一个出路。表面看起来的确如此,但深究起来,却是误入歧途。炒楼毕竟是短期的获利行为,更何况,眼下,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在上海炒楼成功,未必意味着在西部城市也能获得成功。一旦政策波动,或炒楼资金链断裂,其凶险可想而之。姑且不论大量游资涌入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单以温州经济发展利益衡量,如此本该在产业推进中发挥作用的资金大量流失,其对温州经济发展后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温州这部分民间资本遭遇的尴尬是显而易见的———投资重化工、机械等大型产业,缺乏产业基础;投资高科技产业,缺少技术、人才指引;继续眼下的轻工业产品加工生产和模仿制造,又面临着新市场规则的制约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又恰恰是民营资本限制领域;投资房产,又不免陷入炒作、投机的怪圈。

  那么,温州炒房团的资本该向何处去?在笔者看来,鼓励温州资本以产业整合的方式,向外扩张,有助于提升温州企业,也利于温州资本的成长。笔者希望温州“资本雪球”能够越滚越大,但也希望温州资本在“滚雪球”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际金融报》(2004年03月02日第一版)

  郝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温州新闻 全部炒房团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