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杂志秀之《南风窗》2004 > 正文
 
《南风窗》:长三角经济天平正在悄悄地南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 13:37 《南风窗》

  本刊特约记者 傅白水 发自浙江

  2004年2月,浙江省舟山港扩容一倍的规划获有关部门批准,至此,舟山港陆、海域开放面积将从原来的360平方公里增加到720平方公里。

  浙江省有关部门一位官员说:随着舟山港的扩容以及宁波港与舟山港的整合,使得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Diggi数字盛典
浙江的港口群绝不逊于在建中的上海大小洋山港国际航运中心。

  事实的确如此,2003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达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275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5位。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了5000万吨,列全国第9位。

  在此之前,2003年6月8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奠基。当众多媒体热炒跨海大桥世界上最长、民营资本占据半壁江山这两大特性时,却忽视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重大的变化。

  湾与圈的变化

  在浙江,与上海心理上最近的是宁波人,但宁波距上海的道路却不是最近的。

  两地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容。上海有1/3的市民根脉源于宁波,声名显赫的“宁波商帮”从上海发韧至今已散布于世界各地即是证明。苦于一湾相隔,交通甚是不便,宁波到上海绕杭州要折腾4个多小时,让两地的“阿拉”叫苦不迭。

  正在紧张施工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总投资118亿元,其中民企占51%,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后,从宁波到上海的车程将缩短到只需2个多小时。大桥飞跨两岸,杭州湾变成了“杭州圈”。由湾变圈,将对杭州湾业已形成的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极有可能使得长三角的经济中心就此南移。

  谈起宁波与上海的经济合作,上海宁波经促会人士分析,第一次应为改革开放初期,宁波的许多乡镇企业利用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冲破计划经济束缚,获得了技术、资金和市场。宁波第二次接轨上海高潮,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在大多数宁波人眼中,上海地位之重要日甚一日,纳入上海经济圈,自觉接受“辐射”已是宁波的必然选择。

  当宁波人筹巨资开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时候,又一次显示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努力。杭州湾新区坐落于跨海大桥南岸,其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计划用10年时间打造成以制造加工业基地、物流业基地、现代旅游业基地、科教孵化基地和都市农业基地为主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区,将成为长三角南翼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

  谁是杭州湾的经济领袖

  “大桥经济”能否成为宁波新一轮发展的“引擎”,就看杭州湾新区这个平台能否借助跨海大桥把上海及海内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各种要素引进、留住,在上海乃至东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浪潮中抢占先机。

  对于“宁波欲借建造跨海大桥超越杭州成为浙江全省经济中心”一说,宁波人非常低调。当萧山和余杭变为杭州的两个区后,宁波在经济总量上难以在短期赶上杭州。因此至少在表面上,宁波人仍愿尊杭州为浙江经济的领头雁。但内心是否有此想法,外人也不得而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杭州每年举办“西湖博览会”,宁波则举办“消费品博览会”。杭州极力打造杭派女装,宁波男装则在全国独树一帜。

  同为副省级城市的宁波和杭州被看作浙江的两大龙头城市,实力其实是半斤对八两。杭州经济总量比宁波多,但宁波人均水平比杭州高。2003年,杭州的GDP为2097亿,宁波为1770;2003年,宁波市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77元,农村居民为6221元;杭州市区为12898元,农村居民为5740元。

  但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是浙江的政治中心,并且由于杭州湾的阻隔,使宁波等浙东地区到上海陆路必经杭州,杭州自然成为浙江的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但杭州湾大桥的建造极有可能改变这样的布局。杭州作为浙江物流与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弱化,宁波将自然成为浙东以及福建、江西接轨上海的交通枢纽。

  当大桥批准立项后,浙江省原省长柴松岳就为此做出总结:“建成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直接促进宁波、嘉兴等周边地区的发展”,“并对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而浙江省日前决定将宁波、舟山两港进行资源整合,联合打造世界级特大型港口,无疑对宁波又是一个重大利好。两地港口自然属性接近,但在行政划分上一直分属两个地区。

  新的整合规划称,整合后的港口功能定位在3个方面:大进大出、储备、集散基地;适合临港工业发展的基地;对外贸易的基地。实现一体化发展后,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到2007年预计将达到2.5亿吨以上,可进入世界5大港口行列;到2020年,货物吞吐能力将超过5亿吨,可进入世界港口前3强。届时,宁波-舟山港口将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在此基础上与上海港进行强强合作,使宁波-舟山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跨海大桥在区域经济中,将成为争夺杭州湾和浙江经济中心的一个杠杆。这根杠杆尚未建成,似乎已初见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增长年均达19.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2003年发展速度达到15.3%,超出杭州约0.3个百分点。宁波工业11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继续保持全省老大地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宁波的经济效益得分是最高的。

  探求宁波活力

  在中国社科院推出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比较报告》中,宁波的结构与制度竞争力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名、第3名,面对这样的排名,很多人既羡慕又搞不懂原由。

  “宁波的活力与效益来自于超前的改革意识与实践,来自于通过改革形成的科学而匹配的经济体制与独特模式,宁波无疑顺应了中国的改革方向,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只做不说的先行者之一。”当地一名专家如此评价宁波。宁波市长金德水认为:宁波活力指的是企业层面的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宁波企业的创新力,无疑是宁波效益与活力的灵魂。

  当出口退税积压严重时,宁波人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累计270多亿元贷款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外贸企业需要国际贸易的商务信息,宁波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政府主导的外贸专业网站——宁波进出口网上交易会,并为数千家企业建立进出口商品数据库。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宁波共有99种工业产品产销量占全国第一,列入全国同行同类产品产销前10位的企业共有160家。

  宁波的发展既不同于“温州模式”的全体民营战略,也不限于新“苏南模式”的两头在外之道,更不同于青岛经济中的国有成分独强的态势。宁波从1992年起比较彻底地进行了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至2002年底,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8.9%。

  经过毫不手软的“摘红帽”改革,宁波适时地引入股份制、公司制,使得宁波有效避免了企业滑入小作坊小而散的境地,现代企业制度的及时建立,为宁波企业打下了制度基础。同时,宁波通过股份制、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使得民营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互相并成、竞争与融合,“混合制经济”方兴未艾。混合经济的发展,比十六大提出早了近10年。如今,在宁波很难找到单一形式的公有制企业,而是国有、集体、外资和民营(个体)4个轮子一起转。

  目前有充分的迹象表明,宁波正快速切入经济学家所希冀的“重化工时代”。在与同省城市的对比中,宁波适时实行了产业升级的意义更加突显出来。宁波市市长金德水说:“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大产业……牢固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

  因此除了传统强势的轻工业,宁波近几年依托港口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汽车、服装、家电和电子信息等8大产业基地。临港重化大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宁波精心打造的“三套马车”。

  长三角天平南倾

  浙江和江苏,目前是长三角一体两翼经济格局中的两翼。二者经济实力在仲伯之间。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江苏有6个县(市)进入百强县前10名。但浙江总共有27个百强县,超过江苏的21个。江苏的吸引外资量在全国最多,而浙江的民营经济在全国是老大。

  近几年,上海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日强,但深浅却始终不同,受益最大的是苏南。随着上海实力增强,辐射半径逐步扩大,镇江、扬州亦开始受益,辐射路径大有北上之势,反观与上海比邻而居的浙江嘉兴、湖州、宁波等地,给人以“慢热”的印象。

  上海173计划的实施,目的是打造上海商务成本的盆地,用以吸引外资和台资,所以该计划被称为“173、赶昆山”。随着国际和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区域转移,宁波、舟山等地丰富的港口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土地价格等优势会日益显现,有利于吸引对港口依附较强和占地较大的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项目前来落户,从而增加浙江经济的实力。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认为在浙江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兴建跨海大桥缩短了和上海的时空距离,有利于浙江以更低的成本取得上海优势,从而达到借力支撑,更快地发展浙江经济。跨海大桥将改变目前外资落户的布局,有可能使台资、外资投资重心由苏南向南迁移。而目前的一些迹象似乎也显现出这样的态势。

  2003年12月,在由世界银行对中国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的评比中,杭州与上海名列全国榜首。在由台湾电子同业公会公布的《2003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浙江萧山综合得分最高,而昆山则由去年的第一降至第七。所以有专家认为台资在大陆投资的态势是“昨天东莞、今天昆山、明天萧山”。

  而且宁波的招商引资与江苏苏州等地不同,苏州吸引的外企以IT等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多为候鸟型的外企,随着苏州人力和土地等成本的上升,多数外企可能会因寻找更低廉的人力与土地成本而再次迁移。而在宁波落户的外企多为重化工业,具有依托港口的特性,同时,重化工业投资的设备成本大,外企想迁移都很困难。这使得宁波的外企抽资的风险比苏州小,有利于宁波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环杭州湾地区已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IT产业基地和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同时,2004年上半年,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4个城市的合同利用外资占该省同期的82%,这将是浙江与江苏争锋的主要砝码。

  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的芦潮港相通,而芦潮港通过在建的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港相连,共同组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群。而这个港口群的形成,同样是使长三角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因素。

  2003年,浙江业已显示出打破长三角均衡的提速态势,其经济增长达14%,高出江苏约0.5个百分点,这是近几年内,浙江增速首次超过江苏。其中,重工业增长首次超过轻工业。这表明浙江开始突破“小、轻、低”等轻工业为主的格局,正快速进入重化工时代。而一直是浙江软肋的引资,2003年也有突飞猛进的成绩,合同外资达到120.5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首次突破50亿美元,开始逼近江苏。

  长三角的经济天平,正在悄悄地南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长三角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